一、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1. 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遗传性基因突变(如BRCA1/2)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随机DNA变异累积或环境致癌物(如、紫外线)诱导的突变是根本诱因。
2. 环境与生活方式
化学因素:长期接触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DNA。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慢性炎症刺激可促进细胞恶变。
不良习惯: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等通过氧化应激和代谢异常促癌。
3. 病毒感染
HPV、乙肝病毒等可通过整合宿主基因组或持续炎症诱发肿瘤。
4. 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表达免疫抑制分子逃避免疫监视。
二、肿瘤相关炎症的机制
1. 慢性炎症促癌
长期炎症(如胃炎、结肠炎)导致反复组织损伤和修复,增加突变风险。
炎症细胞释放活性氧(ROS)和细胞因子(如IL-6、TNF-α),造成DNA损伤并激活致癌通路。
2. 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
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招募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后者释放促炎因子支持肿瘤生长。
炎症介质(如TNF-α)既可诱导癌细胞凋亡,也可能通过NF-κB通路促进其存活。
3. 血管生成与转移
炎症因子刺激新生血管形成,为肿瘤提供营养。研究发现,癌细胞甚至通过“窃取”神经元的线粒体增强转移能力。
三、关键关联点
炎症到癌症的演变路径:致炎刺激→慢性炎症→基因突变→癌前病变→恶性肿瘤。
典型示例:肝炎→肝硬化→肝癌;HPV感染→宫颈炎→宫颈癌。
预防建议
控制慢性炎症(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避免致癌物暴露(如、防晒)。
定期筛查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者)。
肿瘤与炎症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早期干预炎症可降低部分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