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肿瘤用药标准

肺部肿瘤 2025-11-02 12:26肺癌治疗www.zhongliuw.cn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肿瘤用药标准主要体现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系列文件中,该指导原则每年更新,版本为2024年版。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基本原则

1. 病理确诊要求:必须经组织/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恶性肿瘤方可使用抗肿瘤药物,仅凭临床症状或影像学结果不可用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等特殊情况除外)。

2. 靶点检测规范:明确要求分子靶向药物需经国家批准的检测方法确认靶点后方可使用,如EGFR、ALK等基因检测。2024年版新增需检测靶点的药物达87种。

3. 分级管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用药经验少)和普通使用级,并监测使用率及金额占比。

二、2024年版更新重点

1. 新增药物与适应症

  • 新增36种药物(如瑞齐替尼、舒沃替尼等),删除1种药物(莫博赛替尼因退市)。
  • 新增上皮样肉瘤病种,涵盖10大系统肿瘤、34个病种。
  • 2. 细胞治疗纳入:首次明确将适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细胞治疗纳入指导范围。

    3. 药物经济学要求:强调优先选择具有成本-效果比优势的药物。

    三、分瘤种用药规范

  • 呼吸系统肿瘤:肺癌领域需靶点检测药物增至32种(如EGFR/ALK/MET突变药物)。
  • 泛实体瘤用药:新增拉罗替尼、恩曲替尼等需检测NTRK融合基因的药物。
  • 血液肿瘤:用药数量从29种增至41种,新增贝林妥欧单抗等需靶点检测药物。
  • 四、监管与执行

  • 医疗机构需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上报数据。
  • 首次治疗方案需由高水平医疗机构制定,基层医院可执行稳定方案。
  • 相关文件可通过国家卫健委官网或指定渠道下载。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