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定义与结构
囊性包块:通常由囊壁包裹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如粘液、浆液、炎性分泌物等),类似“水气球”结构,内部无实质性细胞增生。常见于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多数为良性。
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实性或部分实性新生物,可分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癌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而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
2. 生长特性
囊性包块:生长缓慢,通常不侵犯周围组织,体积增大可能压迫邻近器官但极少恶变。
肿瘤:
良性:膨胀性生长,有包膜,边界清楚(如脂肪瘤)。
恶性:浸润性生长,边界模糊,可转移至其他器官(如癌)。
3. 临床处理
囊性包块:多数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若体积过大或引发症状(如压迫),可通过引流或手术切除。
肿瘤:
良性: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
恶性:需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等),预后与分期相关。
4. 影像学区分
囊性包块:B超或CT显示为液性暗区,囊壁光滑。
肿瘤:实性或混合性回声,恶性肿瘤可能伴边缘毛刺、血供丰富等特征。
5. 潜在风险
囊性包块:极少数可能癌变(如卵巢囊实性肿物需警惕)。
肿瘤:恶性肿瘤可危及生命,良性肿瘤也可能因位置或体积产生并发症。
囊性包块多为良性液性结构,而肿瘤涉及细胞异常增殖,需通过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