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引起黄胆

肺部肿瘤 2025-09-01 20:08肺癌治疗www.zhongliuw.cn

恶性肿瘤(特别是胰头癌)引起的黄疸是常见且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系统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有关。以下是相关要点:

一、黄疸的发病机制

1. 胆管压迫:胰头肿瘤直接压迫胆总管下端,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流入肠道,引发梗阻性黄疸。

2. 胆管侵犯:癌细胞浸润胆管壁,破坏其结构,进一步加重胆汁淤积。

3. 肝转移:晚期癌转移至肝脏时,可能通过压迫肝内胆管或影响肝功能导致黄疸。

二、黄疸的典型特征

  • 进行性加重:黄疸通常呈持续性加深,无波动性,伴随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色,大便呈陶土色。
  • 伴随症状:常合并上腹部隐痛、消瘦、乏力、皮肤瘙痒等。
  • 三、临床处理措施

    1. 手术治疗

  • 根治性切除:早期胰头癌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解除胆道梗阻。
  • 姑息手术:晚期患者可通过胆肠吻合术缓解黄疸。
  • 2. 微创介入治疗

  • 胆道支架置入:通过ERCP或PTCD放置支架引流胆汁,改善黄疸。
  • 3. 药物治疗

  • 利胆药(如熊去氧胆酸)和护肝药物辅助缓解症状。
  • 4. 放化疗

  • 用于控制肿瘤进展,间接减轻胆管压迫。
  • 四、预后提示

  • 黄疸的出现多提示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未治疗者生存期可能缩短至数月。
  • 及时减黄治疗(如支架或引流)可改善生活质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若出现不明原因黄疸伴腹痛、消瘦,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腹部CT或MRI检查。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