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秉严治疗肠肿瘤的医案

肺部肿瘤 2025-08-25 12:54肺癌治疗www.zhongliuw.cn

孙秉严(1927-?)是天津著名肿瘤专家,祖籍山东莱阳,出身中医世家,以独创性的"三印两触一点"辨证法和擅用大剂量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结合破瘀攻下法治疗肿瘤而闻名。他40余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癌症诊疗体系,提出"80%癌症属寒症"的核心观点。在肠肿瘤治疗方面,孙氏虽未留下专门针对肠癌的完整医案,但其治疗思路和用药规律对肠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下将从其治疗经验、用药特点和相关医案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

孙秉严的肿瘤治疗理论与辨证方法

孙秉严在肿瘤治疗领域创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方法,这些构成了他治疗肠肿瘤的理论基础。

"三印两触一点"辨证法是孙秉严诊断肿瘤的独创方法:

  • "三印":指甲印(甲印)、舌齿印和腮齿印,用于辨识机体寒热虚实。甲印小或不全多属寒证,全甲印则属热证;舌腮印(+)提示寒瘀证
  • "两触":触按胃脘、脐部压痛点和触摸耳壳结节,辨体内瘀滞。肠肿瘤患者常见脐周板滞、压痛明显
  • "一点":查看皮肤白点判断毒结。孙氏认为肿瘤多属"寒瘀毒结",肠肿瘤亦不例外
  • 治疗原则

    1. 温阳散寒:孙氏统计80%以上肿瘤患者属寒证,主张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

    2. 破瘀攻下:善用牵牛子、槟榔、大黄、芒硝等攻逐瘀毒,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尤其适合肠肿瘤

    3. 以毒攻毒:常用蜈蚣、全蝎、轻粉、雄黄等毒性药物,但需专业医师严格控制

    4. 汤丸并进:独创多种成药(化毒片、新瘤丸等)配合汤剂使用,增强疗效

    肠肿瘤相关治疗经验与用药规律

    虽然公开文献中孙秉严专门治疗肠肿瘤的医案较少,但从其治疗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肝癌)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对肠肿瘤有指导意义的用药规律和思路。

    基础方药与加减

    孙氏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基础方通常包含以下几类药物:

  • 温阳药:附子(15-30g)、干姜(15-30g)、肉桂(15-30g),大寒证可用至30g以上
  • 破瘀药:三棱、莪术(各15g)、穿山甲、桃仁、红花,肠肿瘤血瘀重者可加丹参
  • 攻下药: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芒硝(12-15g冲服),尤其适合便秘的肠肿瘤患者
  • 行气药:厚朴、枳实、木香、乌药,改善腹胀、腹痛
  • 扶正药:黄芪(30g)、党参(15g)、熟地(30g),防止攻伐过度
  • 随证加减

  • 便血:加地榆、槐花、三七粉
  • 腹泻:加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寒性腹泻);葛根、黄芩、黄连(热性腹泻)
  • 肠梗阻:加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必要时加甘遂末冲服
  • 淋巴结转移:加海藻、牡蛎、夏枯草、天葵子
  • 特色疗法

    1. 寒热并用:对于寒热错杂的肠肿瘤,孙氏常附子与败酱草同用,或肉桂配黄柏,形成"寒热并驱"之效

    2. 内外合治:除内服药外,可用活血化瘀药外敷腹部肿块处

    3. 饮食调养:强调忌食生冷,适当食用生姜、大枣、山药等温补脾胃

    典型相关医案分析

    虽然未找到孙秉严直接治疗肠癌的完整医案,但其治疗胃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案例对肠肿瘤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医案一:胃淋巴肉瘤(含肠道症状)

    李某,男,46岁,1967年发病,1969年确诊"胃淋巴肉瘤"手术后复发。1970年12月就诊时身体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紧,舌面有裂纹,甲印模糊,胃脘及脐左侧压痛(+)。孙氏辨证为"寒瘀毒结",治以辛热破瘀,驱毒攻下。

    处方

  • 汤药:附子30g、肉桂30g、干姜30g、高良姜10g、三棱15g、莪术15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5g(冲)等,每日1剂
  • 成药:化毒片、新瘤丸、化坚液配合使用
  • 疗效:服药1年后症状消失,舌裂纹变浅,10多年未复发。

    肠肿瘤借鉴点

    1. 重用附子、肉桂、干姜温阳散寒

    2. 大剂量牵牛子、槟榔、大黄、芒硝攻下逐瘀,适合肠道肿瘤

    3. 汤丸并进,增强疗效

    医案二:胃窦癌(广泛转移)

    王某,男,62岁,1968年1月确诊"胃窦部溃疡型腺癌"广泛转移,术后4个月就诊。症见消瘦,贫血,左上腹切口愈合不良,舌淡苔白腻,脉沉细弦,甲印小而不全,胃脘及脐左板滞压痛。孙氏辨为"寒瘀毒结",治以辛温驱毒,破瘀攻下。

    处方

  • 附子15g、干姜15g、肉桂15g、莪术15g、三棱15g、穿山甲10g、鳖甲20g、牵牛子30g、槟榔30g、大黄15g、元明粉12g(冲)等
  • 成药:化毒片、消瘤丸、化坚液
  • 疗效:大便排出粘冻状和烂肉状物,1970年8月症状消失,1981年追访健在。

    肠肿瘤借鉴点

    1. 穿山甲、鳖甲软坚散结,适合肠道肿瘤及转移灶

    2. 大便排出异物反映"攻毒"效果,肠肿瘤患者常见类似反应

    3. 长期随访显示疗效持久

    医案三:寒瘀证长期低热

    某癌症患者低烧不退(下午明显),孙氏辨为寒瘀证,予"低烧汤":陈皮10g、良姜10g、桂枝15g、干姜15g、炮附子15g、肉桂15g、熟地30g、白术10g、党参15g、生黄芪30g等。该方对肠肿瘤伴低热有参考价值。

    肠肿瘤借鉴点

    1. 肠癌患者常见低热,多属寒瘀而非感染

    2. 温阳为主,佐以补气养血

    3. 不用苦寒退热药,避免加重寒瘀

    孙氏常用成药在肠肿瘤中的应用

    孙秉严在汤剂外,还研制了多种成药配合使用,这些成药也可用于肠肿瘤治疗:

    1. 化毒片:含轻粉、雄黄、元明粉、毛慈菇、蜂房,主治肺癌、胃癌、直肠癌等。肠肿瘤患者可间日3-5片,与汤药交叉服用

    2. 消瘤丸:含铜绿、蜈蚣、黄药子、巴豆仁、雄黄,适用于食管癌、直肠癌等。肠肿瘤每日30-60丸

    3. 癌平:含红矾、人工牛黄、山甲、大黄等,适用于胃癌、肝癌、结肠癌等

    4. 化坚液:口服每日100ml,配合汤药使用,有软化肿块作用

    使用注意

  • 这些成药多含毒性成分,需严格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用量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调整
  •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防止蓄积中毒
  • 现代医师对孙氏肠肿瘤治疗的发展

    孙秉严的学术经验由其弟子继承并发展,在肠肿瘤治疗方面也有创新:

    1. 赵氏经验

  • 提出"调脏腑,固脾胃,散瘀结,围三留一,开门逐寇"治法
  • 对肠癌淋巴结转移,用补中益气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淋巴结明显缩小
  • 术后腹泻用葛根芩连汤合下瘀血汤加减,疗效显著
  • 2. 寒热并用

  • 现代医师常用附子配败酱草,一热一寒,适合肠癌寒热错杂证
  • 或肉桂配黄柏,温阳不助火,清热不伤阳
  • 3. 分期治疗

  • 早期:重在攻邪,参考孙氏攻下驱毒法
  • 中期:攻补兼施,温阳健脾与化瘀解毒并用
  • 晚期:重在扶正,以黄芪、党参、熟地等为主
  • 治疗注意事项与禁忌

    孙秉严方法治疗肠肿瘤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辨证要准

  • 必须通过"三印两触一点"明确寒热属性
  • 肠肿瘤虽多属寒瘀,但也有热毒或寒热错杂者
  • 2. 用药禁忌

  • 孕妇绝对禁用
  • 阴虚火旺者慎用大热之品
  • 体质极虚者攻下不宜过猛
  • 3. 毒性控制

  • 轻粉、雄黄等含汞、砷,需定期监测尿汞、血砷
  • 出现口麻、肢体颤抖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用
  • 4. 现代结合

  • 建议配合现代检查(肠镜、CT等)监测病情
  • 手术、放化疗期间需调整中药方案
  • 孙秉严的肠肿瘤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和"辨证论治"的特色,虽缺乏专门针对肠癌的完整医案,但其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思路和方药对肠肿瘤有重要借鉴价值。现代临床应用时,应在准确辨证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并注意毒性控制与中西医结合,方能获得最佳疗效。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