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氏电器实名举报京东
海氏电器与京东之间的纠纷,源自一场意料之外的促销风波。这场事件始于热闹非凡的2023年双十一购物节,涉及价格操纵、平台霸权等核心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关于事件的关键梳理:
一、事件起因
京东在未经海氏电器同意的情况下,突然改变了一款烤箱的促销价格,从原本的669元突然降至639元。令人震惊的是,京东要求海氏电器承担这次降价带来的全部差价损失。面对海氏的抗议,京东的采销人员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措施,包括将海氏电器从平台拉黑、后台权限被锁定,甚至将烤箱的价格直接降至五折(319.5元)。与此“底价协议”的争议也浮出水面,京东声称海氏电器违反了与李佳琦之间的“底价协议”,而海氏和美ONE均坚决否认这一说法,指责京东造谣并误导公众。
二、海氏举报内容
海氏电器愤怒地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实名举报京东,指控其利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技术手段强制改价、锁定后台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违反了《电子商务法》。海氏电器还透露,自2013年入驻京东以来,多次遭遇类似的擅自改价情况,甚至在618购物节期间也有类似行为,这次事件不过是“累积矛盾的爆发”。
三、事件进展
在事件持续发酵之际,海氏电器的董事长证实,国家反垄断局已经正式受理了他们的举报材料。许多品牌商家也纷纷站出来支持海氏电器,质疑京东的“霸凌”行为。
四、双方立场
海氏电器的诉求主要包括:要求京东恢复原价,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并更换涉事的采销对接人员。而京东方面则坚称降价是采销人员的个人行为,且声称降价是“自掏腰包”,然而海氏电器出示的结算证据显示费用实际由品牌承担。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单一电商平台与品牌商之间的权力博弈,更可能影响到整个平台经济的反垄断监管走向。这是一次关于电商平台和商家间权力平衡的火警信号。双方的这场争议并非仅仅是关于价格的纠纷,更深层次的是关于商业和市场规则的重塑。此次事件对电商平台的市场行为提出了挑战,引发人们对市场垄断行为的警觉和反思。随着事件的深入发展,我们期待一个公正、公平的解决方案的出现,以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无疑将对电商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