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泛肿瘤中MMR(错配修复)缺陷的比例及其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的关系,综合现有研究数据可总结如下:
一、MMR缺陷在泛肿瘤中的发生率
1. 总体比例
在非转移性胃食管腺癌(GEAs)中,dMMR/MSI-H(错配修复缺陷/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比例为8%-22%,而在晚期患者中降至3%-5%。
结直肠癌中约15%的患者存在dMMR,其中I-II期患者占比更高(约20%)。
腺泡细胞癌(PACC)中,约14%的患者存在体细胞MMR缺陷。
2. 其他癌种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也常见dMMR/MSI-H,但比例因癌种和分期差异较大。
二、MMR状态与免疫治疗疗效及mPFS的关系
1. 免疫治疗获益
dMMR/MSI-H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L1单抗)响应更佳。例如,POLE致病性突变(与MMR功能相关)的泛癌种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15.1个月,显著优于良性突变患者的2.2个月。
结直肠癌中,MSI-H患者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可达60%以上。
2. mPFS数据对比
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dMMR/MSI-H患者的mPFS和总生存期(OS)通常优于pMMR/MSS患者。例如,局部晚期dMMR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的mPFS显著延长。
国产PD-1单抗(如信迪利单抗)联合疗法在pMMR子宫内膜癌中仍显示出一定疗效,但具体mPFS数据需结合临床试验。
三、临床意义
治疗决策:MMR状态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预测标志物,NCCN指南推荐所有胃食管腺癌、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检测MMR/MSI状态。
预后评估:dMMR/MSI-H通常提示更好的预后,尤其在早期癌种中。
四、局限性
不同癌种和分期的MMR缺陷比例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病理类型分析。
部分pMMR患者可能通过其他生物标志物(如POLE突变)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如需更具体的癌种或治疗方案数据,可进一步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