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病因
良性骨瘤:常见于下颌骨,表现为生长缓慢、表面光滑的骨性突起,通常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若影响美观或快速生长才需手术干预。
颌骨囊肿或肿瘤:包括牙源性囊肿(如根尖周囊肿)或成釉细胞瘤,可能导致局部骨质隆起,伴随牙齿松动或疼痛。
恶性肿瘤:如颌骨癌,症状包括疼痛、下唇或舌麻木、肿块迅速增大,甚至皮肤破溃,需病理确诊。
炎症或淋巴结病变:慢性炎症或淋巴结粘连可能被误认为骨质凸起,需影像学鉴别。
2. 症状鉴别
良性病变:通常无痛、生长缓慢,影像学显示边界清晰的骨性病灶。
恶性病变:疼痛持续加重(尤其夜间)、肿块快速增大、伴随神经麻木或功能障碍。
感染或炎症:局部红肿、压痛,可能伴随发热或牙齿问题。
3. 诊断建议
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可明确肿瘤范围、骨质破坏程度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病理活检:对疑似恶性肿瘤需穿刺或术中活检以确定性质。
专科就诊:建议尽快至口腔颌面外科评估,避免延误治疗。
4. 治疗方向
良性肿瘤:无症状者可定期观察;若影响功能或美观,手术切除并修复骨缺损。
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能需放化疗。
囊肿或感染:手术刮治或引流,配合抗炎治疗。
5. 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即使诊断为良性,也需每半年至一年复查影像,监测变化。
功能保护:手术可能影响咀嚼或面部对称性,修复重建(如血管化腓骨移植)可改善预后。
若您发现肿块近期增大、疼痛加剧或出现神经症状,请立即就医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