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肿瘤医案在线读 李可老中医治疗肿瘤
李可老中医(1930-2013)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他提出的"阳主阴从"理论、扶阳固本治法以及独创的"攻癌夺命汤"等方剂,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以下从理论基础、治疗原则和典型医案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李可老中医的肿瘤治疗经验。
一、李可肿瘤治疗的理论基础
李可老中医认为肿瘤形成的基本病机是"阳虚阴盛"。根据《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理论,提出"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的核心观点。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等的,而是"阳主阴从",当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时,就形成了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在具体机制上,李可继承了彭子益"本气致病"的观点,认为"一切病皆本气致病",肿瘤也不例外。本气强的得病从阳化热、化湿,本气虚的从阴化寒,这是肿瘤形成的体质基础。李可特别强调"伏邪"概念,认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凡正气虚弱不能抗邪,病邪潜伏体内,日久可发展为肿瘤等疑难杂症。
从脏腑角度,李可认为元阳虽藏于肾,但要依赖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脾胃功能强弱直接关系到阳气的盛衰,这也是他在肿瘤治疗中特别重视脾胃的原因。
二、李可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
1. 扶阳固本,慎用寒凉
李可治疗肿瘤首重扶助阳气,反对滥用寒凉药物。他认为肿瘤发热多是"本寒标热",应以四逆汤、理中汤、当归四逆汤或麻附细辛汤为主,切忌见热退热。大量使用寒凉药会把伏邪逼回体内,正确的治法应是"扶正托透",主要用麻附细辛汤等给邪以出路。
对于阳虚明显的患者,李可常用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等温补脾肾。他强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治疗中始终注重顾护胃气,常用四逆汤合理中汤为基础方。
2. 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李可根据肿瘤不同阶段和证型灵活用药:
3. 攻补兼施,独创验方
李可创制的"攻癌夺命汤"是其治疗肿瘤的核心方剂,该方脱胎于兰州名医董静庵的"海藻甘草汤",经李可加味定型。全方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等19味药组成,具有攻癌解毒、涤痰通腑、软坚散结的功效。
三、典型医案分析
1. 胃全切术后危重症案
周某某,女,34岁,胃全切术后半年,化疗后呕吐不止,水米不进月余,体重骤减10公斤。李可诊为"中气伤残,肾气不保",急用大剂扶阳救逆方:炙草120克,干姜90克,高丽参30克,制附片100克等,少量多次服用。该患者"胃气败绝",出现呃逆不止的危象,通过补中气、救肾阳转危为安。
2. 胃小弯癌验案
陈春发,60岁,确诊胃小弯癌(4×4cm),食入即吐,便秘如羊粪。李可用攻癌夺命汤加减:赭石末50克,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各30克等,服5剂后症状明显改善,调养月余后镜检瘤体消失。
3. 恶性淋巴瘤案
景月华,65岁,左颈部恶性淋巴瘤混合细胞型,肿块如婴儿头大,伴神识昏糊。李可用攻癌夺命汤合礞石滚痰丸,服后出现剧烈反应但随后症状缓解。此案体现了李可"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的治疗思想。
4. 胰尾癌合并肺心病案
石某某,72岁,胰尾癌合并肺心病,上腹绞痛,便结一周,全身黄染。李可先用大柴胡汤合茵陈五苓散通腑退黄,后转用温阳固本方,终使痛止黄退。此案展示了李可对正虚邪盛患者的标本缓急处理艺术。
四、李可肿瘤治疗特色总结
1. 理论创新:提出"阳虚致瘤"说,发展"本气致病"和"伏邪"理论,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2. 治法独特:强调扶阳固本,慎用寒凉;注重顾护胃气;善用毒剧药如附子、半夏等,剂量突破常规。
3. 方剂创新:创制"攻癌夺命汤"等有效方剂,融合攻补之法,临床疗效显著。
4. 病机认识:提出肿瘤是"阴成形"的结果,治疗需"阳化气",通过温阳使肿瘤"如冰块遇热则化"。
李可老中医的肿瘤治疗经验丰富,上述内容仅为其学术思想的概要。他强调肿瘤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只要不犯错误(如过度放化疗),通过中医调理可以延长生命多年。这些经验对当今肿瘤中医治疗仍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