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四面出击 消费者看好有机奶粉
近年来,“激素门”事件愈发引起社会关注,随着各地相关检测热度和案例的增多,其背后所揭示的乳品行业潜规则也愈发引人深思。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使用人工合成激素,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监测法规尚存空白,这让消费者们感到不安。
在企业和监管制度无法即刻改变的现状下,消费者们开始采取防御式的自救措施。他们一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去仔细甄别较为安全的进口乳品,另一方面则增加支出,选择升级奶粉品类,以规避潜在风险。网络代购也因此火热起来,一系列乳品安全事故迫使消费者将目光投向国外品牌。
在淘宝上,多家奶粉代购店的销售记录显示,自八月中旬以后,购买进口奶粉的人数和数量急剧增加。一些卖家因此断货,不得不限量销售。例如,一家两的奶粉代购店在短短10天内,某品牌港版精装奶粉的销售量就大幅上升。更有家长因为担忧而一次性购买多桶奶粉。
在济南,李女士一直在网上为女儿购买荷兰原装的Nu-trilon奶粉。她最近发现三段奶粉已经断货。她询问了多个卖家,均表示该奶粉缺货。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乳品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南庆贤教授指出,消费者对奶粉的安全问题相对更为敏感。由于乳品产业链的漫长和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最终产品的安全隐患。相比之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奶业管理更为严格和完善,特别是在奶牛的管理上。这也使得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上受到热捧。
在这一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奶粉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国内品牌外,进口品牌、有机奶粉、原生态奶粉等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消费者也开始关注奶粉的成分表,对于添加香精、激素等成分的奶粉保持警惕。
“激素门”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乳品行业的关注与反思。在监管制度尚待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们采取的自救措施也体现了他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这也为乳品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其必须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安全,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