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像学检查
1. CT/MRI特征
浸润性肿瘤常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或毛刺状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增强扫描显示肿瘤不均匀强化,可能侵犯邻近血管、心包或胸壁结构。
若CT显示肿瘤包膜不完整或突破包膜,提示浸润可能。
2. PET-CT辅助
SUVmax值>2.5可能提示高代谢活性,需警惕恶性浸润。
二、临床症状
浸润性肿瘤早期可能出现声嘶(喉返神经受压)、上腔静脉综合征(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或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等侵袭性表现。
胸痛持续加重或伴随体重下降、盗汗等全身症状,可能提示恶性浸润。
三、病理检查(金标准)
1. 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
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突破包膜,侵犯周围脂肪或肌肉组织,可确诊浸润。
免疫组化检测(如CK5/6、P63)可辅助鉴别侵袭性胸腺瘤或胸腺癌。
2. 术中观察
手术中若发现肿瘤与周围器官粘连紧密或无法完整剥离,提示浸润性生长。
四、其他参考指标
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升高可能与恶性浸润相关。
生长速度:短期内体积显著增大(如3个月内直径增加50%)需警惕浸润。
前纵隔肿瘤浸润的判断需依赖影像学(边界不清、侵犯周围结构)、症状(压迫/侵袭表现)及病理(包膜突破)三方面证据,最终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建议尽早就医完善增强CT或活检以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