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去肿瘤 中药去肿瘤偏方大全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主要发挥辅助作用,通过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原则,帮助改善患者体质、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并抑制肿瘤发展。以下将系统介绍中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经典方剂及注意事项。
一、常用抗肿瘤中药及配伍原则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以下是一些经过临床验证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常用中药及其配伍原则:
扶正固本类:黄芪被称为"补气之长",具有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激活宿主免疫应答,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常与党参、白术、茯苓等配伍使用,如黄芪扶正汤。
清热解毒类: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效,能通过多途径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常与半枝莲配伍,二者协同可增强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效果,减轻化疗副作用。
活血化瘀类:莪术能活血通络,具有破血不留瘀的特点,可激活癌细胞凋亡途径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三七也是常用活血药,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软坚散结类:夏枯草、牡蛎、浙贝母等具有化痰软坚功效,适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瘤等痰瘀互结者。山慈菇、猫爪草配伍使用可解毒散结,缓解乳腺结节。
二、经典抗肿瘤中药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临床实践,以下是一些常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的经典方剂:
1. 扶正固本类方剂
黄芪扶正汤: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具有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抵抗力,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人参固本汤:含人参、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等,具有补气养阴、固本培元的功效,可增强癌症患者体质,缓解气阴两虚症状如乏力、口干等。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补气健脾,改善放化疗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
2. 清热解毒类方剂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汤:半枝莲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二者联合对肝癌、肠癌、肺癌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五味消毒饮: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组成,消散痈肿,常用于头颈部或体表肿瘤伴感染。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汤:加蒲公英水煎代茶饮,可抑制消化系统肿瘤,减轻炎症。
3. 活血化瘀类方剂
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用于肿瘤伴疼痛、舌质紫暗者。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组成,化瘀散结,常用于妇科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癌。
4. 化痰散结类方剂
海藻玉壶汤:含海藻、昆布、贝母、半夏等,化痰软坚,用于甲状腺癌、淋巴瘤等痰瘀互结者。
消瘰丸:由玄参、贝母、牡蛎组成,清热化痰,散结消肿,适用于淋巴结肿大或转移灶。
三、针对不同肿瘤的专病方剂
中医强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常采用不同的专病方剂:
肺癌: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薏苡仁、小叶金钱草、白玉簪花根配伍,水煎内服。
乳腺癌:
肝癌:
胃癌及消化道癌:鲜木棉树皮加猪瘦肉煮服。
食道癌:
鼻咽癌:
四、使用中药治疗肿瘤的注意事项
1. 辨证论治原则:中药使用必须根据患者体质(虚、实、寒、热)选择方剂,如气虚者不宜单用清热解。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黄芪类方剂,感冒期间也不宜服用。
2. 中西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多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替代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手段。早期肿瘤应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药辅助减轻副作用;晚期可侧重中药改善生活质量。
3. 毒性及禁忌:部分抗肿瘤中药如黄药子、山慈菇等有一定毒性,需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灵芝孢子粉对灵芝过敏者禁用,手术前后一周内或大出血患者不宜服用。
4. 个体化用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样肿瘤不同患者用药可能差异很大,没有固定"特效方",必须由专业中医师根据具体情况开方。
5. 用药时间与疗程:部分清热解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山慈菇消肿方需连服7天停3天。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合理使用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但必须强调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相信"偏方""秘方"而延误正规治疗。现代医学治疗为主、中医药辅助的综合模式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