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测出肿瘤边界肿瘤荧光探针

恶性肿瘤 2025-08-23 19:39恶性肿瘤www.zhongliuw.cn

荧光探针技术已成为现代肿瘤外科手术中精准定位肿瘤边界的重要工具,通过特异性标记肿瘤细胞,使外科医生能够在术中实时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显著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治疗效果。以下将从技术原理、进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

荧光探针技术的工作原理与设计策略

荧光探针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肿瘤微环境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通过精妙的分子设计实现肿瘤组织的高对比度成像。典型的荧光探针由三部分组成:识别基团(负责特异性结合肿瘤标志物)、报告基团(荧光分子)和连接体(调节探针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当探针与目标肿瘤标志物结合后,会产生荧光信号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非常敏感地反映出肿瘤组织的特异性。

目前主要有两种识别策略:一是靶向癌细胞表面过表达的受体(如叶酸受体、EGFR等);二是利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的酶(如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例如,基于肿瘤"攻防系统"设计的"攻防一体化"(ODI)策略探针,能够同时响应肿瘤的进攻性标志物(如氨基肽酶N)和防御性标志物(如硫化氢、硝基还原酶等),显著提高了探针的特异性和信噪比。

从光学特性来看,近红外荧光(NIR,700-900nm)因其组织穿透性好(5-10mm)、散射小、背景荧光低等优势,成为临床在体成像的首选。与可见光相比,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和更低的自身荧光,在深层组织可视化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

当前荧光探针技术的前沿进展

科研人员在荧光探针设计上不断创新,近年来涌现出多种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新型探针。大连理工大学张志超教授团队首次制备出肿瘤标志物Bcl-2/GSH级联激活的turn-on型荧光探针S1-F,该探针被Bcl-2富集于肿瘤细胞内部后,进一步被谷胱甘肽(GSH)反应触发荧光信号,实现了对临床样本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仅需几分钟就能通过荧光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

另一种创新策略是利用肿瘤酸性微环境激活的纳米荧光探针ONM-100,它由与吲哚菁绿偶联的超pH敏感两亲性聚合物组成,在酸性肿瘤微环境中迅速解离产生荧光。临床研究显示,该探针能够检测到所有肿瘤阳性切除边缘(9/9),并发现了另外4个以其他方式遗漏的隐匿性病变。麻省总医院团队开发的荧光寿命(FLT)成像技术则另辟蹊径,通过检测吲哚菁绿染料在肿瘤组织中更长的荧光寿命特性,实现了超过97%的准确率,且适用于多种癌症类型。

中国科学家丁彩凤教授团队构建的多维荧光探针能从β-半乳糖苷酶积累、溶酶体去酸化和活性氧过表达三个层面追踪细胞衰老过程,并设计了针对黑素瘤的酪氨酸酶(TYR)和活性氧(ROS)级联激活探针m-BA-Hcy,在活体层面展示了优异的肿瘤诊断性能。

荧光探针的临床应用与手术导航

在临床实践中,荧光探针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手术导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张国君教授团队研发的方法在乳腺癌保乳术中通过荧光探针持续"点亮"肿瘤,使边界判定更高效,手术更加精准。他们开发的体外快速孵育成像体系可在15分钟内快速识别组织良恶性,显著降低了再手术率。

河南省肿瘤医院完成了国内首例5-ALA(5-氨基乙酰丙酸)术中荧光辅助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在术前服用光敏药物5-ALA,药物在肿瘤细胞内代谢后,在蓝光照射下病灶组织发出鲜明的红色荧光,帮助医生准确识别肿瘤边界。术后检查显示,荧光强度高的区域确实对应细胞核异型性显著的高级别病变。

对于胶质母细胞瘤这类边界模糊的肿瘤,新型成像探针FA-ICG通过将长链脂肪酸与近红外荧光染料ICG结合,利用癌细胞代谢脂肪酸的特性,使肿瘤在近红外光下清晰显影。这种设计特别容易被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吸收,而非正常脑细胞,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

喷洒型造影剂是另一项创新应用,如FDA已批准的Cytalux(pafolacianine sodium),作为近红外诊断试剂用于成年卵巢癌患者的术中恶性病变识别。这类局部给药方式避免了全身给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实现了肿瘤边界的快速可视化。

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荧光探针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传统荧光成像仅依靠荧光强度差异来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常因肿瘤摄取不确定和染料清除不完全而影响准确性。肿瘤的高度异质性使得单一靶标探针可能出现假阳性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1)多靶标级联激活策略,如丁彩凤团队开发的ROS-TYR级联探针,只有当两种标志物同时存在时才触发荧光,大幅提高了特异性;(2)多模态成像整合,如将NIR-II荧光成像与NIR-I光声成像结合,相互补偿各自优势;(3)纳米材料应用,如"纳米蜈蚣"结构探针利用双链核酸骨架搭载适配体,其结合特异性超过常规探针40%;(4)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如针对手术切缘的即时诊断工具。

随着技术进步,荧光导航手术将不仅限于肿瘤边界的识别,还可能整合治疗功能,实现诊疗一体化。例如,基于IRDye 700DX标记的RM-1929探针已用于头颈癌的光免疫治疗,通过近红外光激活实现癌细胞选择性杀伤,临床试验显示其使肿瘤细胞凋亡率提升至对照组的3.2倍。

上一篇:肝癌转移到肺的治疗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