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切除术是一项高度复杂且精细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团队协作完成。以下是基于高难度脑肿瘤切除术的标准化步骤及关键细节: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影像学检查:通过MRI、CT等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必要时结合功能磁共振(fMRI)评估功能区。
神经功能评估:测试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
2. 与体位
全身:确保患者无痛且生命体征稳定,师全程监测。
体位设计: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等,可能结合神经导航精确定位。
3. 开颅与暴露肿瘤
切口与骨瓣切除:设计头皮切口(如C形或跨中线切口),钻孔后移除骨瓣,暴露硬脑膜。
保护关键结构:避免损伤矢状窦、桥静脉等重要血管,必要时使用明胶海绵止血。
硬脑膜切开:瓣状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分离脑组织,定位肿瘤。
4. 肿瘤切除
显微操作:使用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等分块或整块切除肿瘤,优先处理供血血管以减少出血。
功能区保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如运动诱发电位)避免损伤功能区脑组织。
病理送检:切除组织立即送病理以明确性质。
5. 止血与关颅
彻底止血:电凝、止血材料(如人工脑膜)处理创面,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颅骨复位:钛钉固定骨瓣,逐层缝合硬脑膜、头皮。
6. 术后监护与康复
ICU监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预防脑水肿或感染。
辅助治疗:根据病理结果安排放疗、化疗等。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高难度手术的特殊考量
复杂入路:如经胼胝体入路需精细分离胼周动脉,避免损伤中线结构。
术中导航:实时影像引导提高切除精准度,尤其适用于深部或毗邻功能区的肿瘤。
以上步骤需根据肿瘤性质(如胶质瘤、转移瘤)及患者个体情况调整。术后长期随访(影像学+神经功能评估)对早期发现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