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靶向药物
1. 一线治疗
索拉非尼:多激酶抑制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适用于不可切除肝癌。
仑伐替尼:新一代靶向药,对特定基因突变效果显著,生存期优于索拉非尼。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T+A"方案):免疫联合靶向疗法,中位生存期达19.2个月,现为不可切除肝癌首选。
2. 二线治疗
瑞戈非尼: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患者,多重激酶抑制机制。
卡博替尼:抑制MET/AXL靶点,适用于索拉非尼进展患者。
3. 新型靶向药
依帕戈替尼(ABSK-011):全球首个针对FGF19过表达肝癌的FGFR4抑制剂,2025年6月完成注册性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获突破性疗法认定。
二、免疫治疗
1. PD-1/PD-L1抑制剂
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客观缓解率约15%-20%。
双免疫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客观缓解率提升至30%以上,2025年NCCN指南新增为2A类推荐。
2. TCR-T细胞疗法
SCG101:针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自体T细胞疗法,2025年临床数据显示47%完全缓解率,并实现HBV病毒持续清除。
三、化疗药物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常用于介入治疗或全身化疗,局部给药可减少毒副反应。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改良化疗药,肝毒性更低。
四、联合治疗策略
1. 靶向+免疫:如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疾病控制率超80%。
2. 局部+系统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25个月。
五、指南更新要点(2025年)
NCCN指南:新增"T+A"方案为首选,移除部分单药免疫治疗的后线推荐。
ESMO指南:强调HBV/HCV抗病毒治疗与肝癌治疗的协同。
如需具体用药方案,建议结合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和肝功能分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