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快速每年出
人民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孙红丽报道)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第8569号建议,国家卫健委近日给出了回应。这一建议旨在增加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的数量,并放宽辅助生殖技术的准入条件。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努力建设一个供给和需求更为匹配、服务质量更有保障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网络。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一种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这其中包括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相关衍生技术。
国家卫健委在回应中提及,近年来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快速发展,每年技术服务总周期数超过100万,出生婴儿数超过30万,为许多家庭带来了福音。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不仅涉及医学问题,还涉及社会、、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加强技术管理对于保障生殖健康和后代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辅助生殖机构基本满足群众需求。尽管有人建议放宽辅助生殖技术的审批条件,增加辅助生殖中心的数量,但国家卫健委强调辅助生殖技术属于限制性应用的特殊临床诊疗技术,必须遵循国际通行惯例,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展,并进行严格准入和监管。近年来,随着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全国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量基本平稳,部分地区甚至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全国已有539家医疗机构获得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27家医疗机构设立了人类精子库。
国家卫健委还指出,夫精人工授精技术也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一部分。在的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中,国家卫健委指导各省(区、市)按照包括夫精人工授精技术在内的三个类别进行技术应用规划,以便更公平地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为了保障辅助生殖技术的质量和安全,国家卫健委还建立了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每两年校验一次,对于校验不合格的机构将收回其批准证书。国家卫健委还会对辅助生殖机构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存在重大管理和技术问题的机构将严肃处理。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辅助生殖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