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肿瘤挖除术内镜下肿瘤切除
内镜下肿瘤挖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该技术通过内镜建立黏膜下隧道或直接剥离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以下是该技术的核心要点:
一、手术适应症
1. 黏膜下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如胃间质瘤(直径通常<5cm)、食管平滑肌瘤等。
2. 早期癌变:部分黏膜内癌(如分化型胃癌、结直肠早癌)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完整切除。
3. 特殊部位肿瘤:如贲门、幽门等解剖复杂区域的肿瘤,传统手术风险高,内镜切除更具优势。
二、手术禁忌症
1. 绝对禁忌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5万/μL)、活动性出血、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深层(T1b以上)或合并穿孔高风险病变(如憩室内肿瘤)。
2. 相对禁忌症:抗凝药物使用者需调整用药;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评估风险。
3. 恶性肿瘤:高度恶性或已转移的肿瘤(如晚期胃肠间质瘤)通常需外科手术联合靶向治疗。
三、手术步骤(以隧道内镜切除术为例)
1. 术前准备:全身,患者侧卧位,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
2. 建立隧道:在肿瘤近端4-6cm处注射液体抬举黏膜,纵向切开黏膜层,剥离黏膜下组织形成隧道。
3. 肿瘤切除:在隧道内分离肿瘤与肌层,完整剥离后通过取石网篮取出。
4. 创面处理:冲洗隧道后使用钛夹或连续缝合封闭切口,减少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风险。
四、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1. 出血:术中可通过电凝或夹闭止血;术后需监测呕血、黑便及生命体征。
2. 穿孔:术中内镜下修补(如钛夹闭合),术后观察腹痛、气胸等症状。
3. 感染:罕见,但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尤其糖尿病患者)。
五、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1. 优势:保留器官功能(如避免胃大部切除)、住院时间短(通常3天出院)、病理标本完整。
2. 局限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深部肌层肿瘤切除可能增加穿孔风险。
六、进展
1. 荧光导航技术:吲哚菁绿(ICG)标记可辅助定位肿瘤及淋巴结,提高切除精准度。
2. 扩大适应症: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直径<2cm)也可考虑ESD治疗。
3. 多学科协作(MDT):复杂病例需联合外科、病理科等团队评估。
肿瘤生物治疗
- 内镜下肿瘤挖除术内镜下肿瘤切除
- 腰骶管肿瘤影像肿瘤 腰骶部肿瘤一般是什么
- 前列腺癌高发性肿瘤 前列腺癌恶性肿瘤
- 祛肿瘤的草药有哪些_最有效消除肿瘤的中草药
- 肿瘤液体活检的挑战 液体活检的最大意义
- 肿瘤蛋白的提取 蛋白质类肿瘤相关物质测定
- 桥脑肿瘤存活率_桥脑肿瘤的临床症状
- 原代肿瘤细胞 原代肿瘤细胞培养eGF最佳浓度
- 中山肿瘤医院范卫君 中山肿瘤医院范卫君怎么样
- 金丝熊肿瘤开刀开刀 金丝熊长肿瘤身体溃烂怎么办
- 女性什么肿瘤会胀气 女人肿瘤是怎么形成的
- 俄罗斯脑肿瘤药物 俄罗斯脑移植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区别
- 肺癌肿瘤之间的关系 肺癌肿瘤之间的关系图
- 健身与肿瘤 健身与疾病
-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职业性肿瘤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