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肿瘤挖除术内镜下肿瘤切除

肿瘤治疗 2025-08-08 13:23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内镜下肿瘤挖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等。该技术通过内镜建立黏膜下隧道或直接剥离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以下是该技术的核心要点:

一、手术适应症

1. 黏膜下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如胃间质瘤(直径通常<5cm)、食管平滑肌瘤等。

2. 早期癌变:部分黏膜内癌(如分化型胃癌、结直肠早癌)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完整切除。

3. 特殊部位肿瘤:如贲门、幽门等解剖复杂区域的肿瘤,传统手术风险高,内镜切除更具优势。

二、手术禁忌症

1. 绝对禁忌症: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5万/μL)、活动性出血、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深层(T1b以上)或合并穿孔高风险病变(如憩室内肿瘤)。

2. 相对禁忌症:抗凝药物使用者需调整用药;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评估风险。

3. 恶性肿瘤:高度恶性或已转移的肿瘤(如晚期胃肠间质瘤)通常需外科手术联合靶向治疗。

三、手术步骤(以隧道内镜切除术为例)

1. 术前准备:全身,患者侧卧位,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

2. 建立隧道:在肿瘤近端4-6cm处注射液体抬举黏膜,纵向切开黏膜层,剥离黏膜下组织形成隧道。

3. 肿瘤切除:在隧道内分离肿瘤与肌层,完整剥离后通过取石网篮取出。

4. 创面处理:冲洗隧道后使用钛夹或连续缝合封闭切口,减少迟发性出血或穿孔风险。

四、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1. 出血:术中可通过电凝或夹闭止血;术后需监测呕血、黑便及生命体征。

2. 穿孔:术中内镜下修补(如钛夹闭合),术后观察腹痛、气胸等症状。

3. 感染:罕见,但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尤其糖尿病患者)。

五、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1. 优势:保留器官功能(如避免胃大部切除)、住院时间短(通常3天出院)、病理标本完整。

2. 局限性:对术者技术要求高;深部肌层肿瘤切除可能增加穿孔风险。

六、进展

1. 荧光导航技术:吲哚菁绿(ICG)标记可辅助定位肿瘤及淋巴结,提高切除精准度。

2. 扩大适应症: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直径<2cm)也可考虑ESD治疗。

3. 多学科协作(MDT):复杂病例需联合外科、病理科等团队评估。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