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各异,准确识别各类肿瘤的影像特征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将系统介绍乳腺肿瘤、肺癌、纵隔肿瘤及胸壁肿瘤的典型影像表现。
乳腺肿瘤影像特征
乳腺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有明显差异。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在X线检查中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活动度大,不伴明显疼痛,可见灰白阴影。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边界清晰。
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症状为乳头溢液,常呈血性或浆液性,影像学可见乳管扩张及内部占位性病变。
乳腺癌的典型影像表现包括:
无痛性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
酒窝征(肿瘤表面皮肤凹陷)
橘皮样改变(皮下淋巴管堵塞导致真皮水肿)
晚期可出现皮肤溃破形成恶臭溃疡
乳腺X线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伴或不伴微钙化
肺癌影像学表现
肺癌在影像学上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表现各异。
中央型肺癌:
早期胸片可能无异常或仅显示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
中晚期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
常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可见支气管狭窄或截断,增强扫描有强化
周围型肺癌:
早期呈小斑片状阴影或磨玻璃结节,边缘不清
中晚期表现为肺内球形肿块,可见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
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
增强CT显示不均匀强化
特殊类型肺癌:
Pancoast瘤(肺上沟瘤):表现为肺尖部不对称密度增高,可伴局部肋骨破坏
小细胞肺癌:常见于肺门区,早期即可有纵隔淋巴结转移,CT显示肿瘤包绕血管支气管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
纵隔肿瘤类型多样,位置与影像特征密切相关。
胸腺瘤:
前纵隔最常见原发性肿瘤(约占50%)
位于前纵隔中部偏上,圆形或分叶状实性肿块
良性者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恶性者边缘模糊,脂肪间隙消失
可伴有坏死、钙化,实性部分中等强化
组织学分型中A/AB型为良性,B型有不同恶性程度,胸腺癌为高度恶性
畸胎瘤:
前纵隔常见,边界清晰
密度不均,含脂肪、钙化、牙齿或骨骼影
皮样囊肿呈液性密度伴蛋壳样钙化
恶性畸胎瘤边缘模糊,可伴坏死
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最常见(约占80%)
神经鞘瘤常沿肋间神经生长,呈"哑铃状"
神经节瘤多呈上下拉长的椭圆形
副神经节瘤位于中纵隔,富血供
胸壁肿瘤影像特点
胸壁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影像表现差异显著。
良性胸壁肿瘤:
脂肪瘤:最常见良性软组织肿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平行于长轴
血肿:急性期呈均匀回声伴液-液平面,慢性期呈不均匀低回声
恶性胸壁肿瘤:
通常为大的、可触及的、生长迅速的肿块
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血管肉瘤等
CT显示破坏性肿块,侵犯周围组织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常见坏死区
鉴别诊断要点
1. 位置:前纵隔以胸腺瘤、畸胎瘤常见;中纵隔多见淋巴瘤、囊肿;后纵隔多为神经源性肿瘤。
2. 形态特征:
分叶、毛刺多见于恶性肿瘤
脂肪密度提示畸胎瘤或脂肪瘤
钙化模式(蛋壳样、爆米花样等)有鉴别价值
3. 增强特点:
均匀强化常见于良性肿瘤
不均匀强化伴坏死多见于恶性肿瘤
富血供肿瘤包括副神经节瘤、某些转移瘤
4.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多为良性
浸润性生长提示恶性
转移性病灶常为多发
掌握这些胸部肿瘤的典型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对于不典型病例,建议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