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风向转变报告环保投资热点解析_2025版

肿瘤治疗 2025-06-03 17:05肿瘤治疗www.zhongliuw.cn

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治理一直是困扰和民众的一大难题。市长们时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投入巨大资金铺设地下管网,老百姓却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感受到治理的实际效果。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一次调研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也深感这种困境的存在。

骆建华认为,工业污染治理之所以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投入不足。治理污染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缺乏往往导致治理措施无法到位。从1994年大规模治理淮河至今,我国的水污染状况虽然有所减轻,但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控制。这也验证了骆建华的观点,即主导的水污染治理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化学需氧量(COD)的环境容量承受能力与实际排放量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凸显了我国水环境的严峻形势。全国环境容量承受能力为740万吨COD,但实际排放量已达到3000万吨,这是好几倍的差距。这种巨大的差距也反映了我国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更是让人警醒。

为了解决治污资金难题,引入民间资本成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环保部制定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上报国务院审议,其核心关注工业废水处理,并提出至2017年前消灭劣V类水的目标。在这个背景下,民间资本进入污染治理领域被寄予厚望。

第三方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在湘潭市岳塘区的竹埠港老工业区治理中,当地和专门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湖南永清投资集团采用了第三方治理模式进行试点。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第三方在治理过程中不收取治污费用,而是在治理完成后从治污成果中受益。在竹埠港园区治理中,永清投资集团利用自身环境治理技术、工程管理、项目运作以及团队优势,对整个区域污染治理提出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方案。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治污资金难题,并促进污染治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

我国的水污染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但引入民间资本和第三方治理模式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希望。我们应该积极并推广这种新模式,以期实现人水和谐、东方莱茵河的美好愿景。应加大对污染治理的投入,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治理的实际效果。永清投资集团董事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刘正军先生为我们揭示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环保投入大约在3万亿至3.5万亿之间,但这与国外治理经验相比仍显不足。为了实现治理目标,环保投资需大幅度提升,至少达到每年GDP的3%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单靠国家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刘正军呼吁我们亟待创新治理模式,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推动环境治理市场化进程。刘正军强调了市场机制的潜力与优势,特别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到,“合同环境服务”模式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创新方式,即用户只有在获得预定的环境效果后,才向治理企业支付费用。这样的模式能更好地激发环保企业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市场化机制、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决定,第三方治理模式正成为大势所趋。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工业治污效率,还能增强执法效能并降低环境风险。例如燕山石化公司通过与威立雅合作处理污水,不仅节约了运营成本,还改善了周边环境。第三方治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明确责任归属问题,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责任应归属于产生污染的企业还是提供治理服务的第三方?税收和融资问题也是一大障碍。企业为环保公司的服务支付费用需要缴税,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环保公司在给工业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服务时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对此,骆建华建议设立国家环保基金为工业企业治污提供贷款,同时减免相关税收。他认为国家应该在法律法规层面明确责任归属、减免税收并提供融资支持来推动第三方治理的发展与完善。我国环保产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推动治理模式创新、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推广第三方治理等策略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为我们的环境带来更大的改善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绿色美好的未来!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