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养肝护肝最好的季节 要想养肝避免这种伤肝
中医理论体系中,人的健康与自然界四季变化息息相关,特别是春季与肝脏功能紧密相连。在中医的理念中,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人体的肝也在这个时候展现出相似的特点,主生发、向上疏泻。顺应季节变化,春季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养肝呢?接下来跟随运河边百科一起了解吧!
要走出养肝的两大误区。虽然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但很多人对养肝存在误解。据知名中医肿瘤临床专家介绍,第一个误区是“养肝应该多食酸”。虽然酸味入肝,但并非所有体质的人都适合通过食用酸味食物来养肝。对于肝阴虚的人群,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滋养肝血,但对于肝火过旺的人来说,食用酸味食物反而可能加重肝火,影响脾胃功能。春季养肝更推荐“少酸增甘”,即适当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增加性味甘平、能健脾益气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等。
第二个误区是以形补形,认为吃肝可以养肝。虽然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补血补铁等作用,但由于其胆固醇含量较高,过量摄入不仅不能起到养肝的作用,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尤其对于肝病患者。
那么,如何正确养肝呢?《黄帝内经》中提供了春季养肝的方法,包括晚睡早起、缓慢锻炼、放松心情、升阳气等。还可以采用养血保肝法搓手心。具体方法是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揉,然后做“负阴抱阳”的动作。这个动作有助于活血,是春季养生的一种保健方法。
要有效养肝,还需要避免三种伤肝行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长期大量饮酒、脾气抑郁急躁、熬夜不睡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酗酒会导致肝功能受损、肝硬化甚至肝癌;生气也会伤肝,中医讲“怒伤肝”,平时要学会调控情绪,防止肝气郁结;熬夜则会影响肝胆的功能,建议晚上11点之前休息,以保证睡眠质量。
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养肝。遵循《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原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循序渐进地养护身体,尤其是重视肝脏的养护,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