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基孔肯雅热属国内首次社区暴发
广东疫情防控专家昨日透露,东莞地区近期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据了解,这204名患者均未曾近期出境,且大多数病例集中在万江街道新村居民小区。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特别提醒近期前往环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旅游的发热患者,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自从10月5日以来,东莞地区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已达204例。其中,经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有38例,疑似病例达到166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广泛,从两岁的幼儿到九十多岁的老人都有病例报告。
好消息是,根据东莞卫生部门的通报,所有病例均为轻症病例,尚未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指出,基孔肯雅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感染者在被叮咬后,病毒会在伊蚊体内潜伏八至十二天,然后再次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疾控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报告的病例大多是在10月1日之前感染的。由于许多患者可能未察觉自己感染或选择不去就医,加上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未来仍有可能出现零星病例。考虑到该病的传播特点和目前报告的病例情况,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何剑峰强调,控制蚊虫滋生地是预防基孔肯雅热大面积传播的关键。他提醒市民,特别是长假出游的市民,应注意预防蚊虫叮咬。回家后要及时清理瓶罐里的积水,给水养植物换水。前往疫区旅游的市民,在野外应穿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防蚊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副主任王子军昨日指出,东莞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标志着我国出现了社区内的基孔肯雅热暴发事件。这一事件引起了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副省长雷于蓝昨日亲自前往东莞万江街道新村医院考察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情况。她强调,必须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以保障亚运会的顺利举办。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也陪同进行了考察。这一疫情的发展仍受到持续关注,希望广大市民保持警惕,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