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增强肿瘤免疫的靶点

肿瘤症状 2025-09-13 09:41肿瘤症状www.zhongliuw.cn

一、免疫检查点类靶点

1. PD-1/PD-L1通路

阻断该通路可解除T细胞抑制信号,恢复其抗肿瘤活性。临床已批准多种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但耐药性问题突出。

2. CTLA-4

通过竞争性抑制CD28共刺激信号,调节T细胞早期活化。联合PD-1抑制剂可提升卵巢癌等难治性肿瘤的响应率(如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组合)。

3. 4-1BB(CD137/TNFRSF9)

激活该靶点可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与细胞毒性,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潜力显著。

二、新型免疫调节靶点

1. PPP2R1A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携带该突变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对PD-1/CTLA-4联合疗法响应更佳,生存期显著延长,提示其作为预测标志物和潜在干预靶点的价值。

2. 复旦团队发现的T细胞免疫抑制分子

2024年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靶点,通过结合CD3ε抑制T细胞钙离子内流,阻断后可增强抗肿瘤免疫,且与PD-1通路无关,为耐药患者提供新方向。

3. CERS3神经酰胺合成酶

在结直肠癌中,抑制CERS3可降低促癌神经酰胺C26水平,进而阻断EGFR通路激活。拟杆菌产生的维生素B2及现有药物阿地溴铵均显示抑制潜力。

三、肿瘤微环境(TME)相关靶点

1. 缺氧/酸性微环境调控

靶向乳酸代谢或血管正常化可改善免疫细胞浸润,联合检查点抑制剂效果更佳。

2.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

通过类器官共培养模型发现,CAFs的靶向清除可重构免疫微环境,缓解T细胞耗竭。

未来方向

当前研究趋势包括:

  • 开发多靶点联合策略(如免疫检查点+代谢调控);
  • 利用单细胞测序和类器官模型筛选新靶点;
  • - 微生物组(如肠道菌产维生素B2)对免疫治疗的调控。

    上一篇:上海岳阳医院治疗肿瘤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