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宫颈癌
致病微生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如16型、18型)。
机制: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必要条件,病毒通过持续感染导致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其他共刺激因素(如吸烟、免疫低下)会加速这一过程。
预防: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
2. 肝癌
致病微生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机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引发肝细胞炎症和纤维化,逐步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可能癌变。
其他因素: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强致癌物)也与肝癌相关。
3. 胃癌
致病微生物:幽门螺杆菌(Hp)。
机制:Hp感染导致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促进亚硝基化合物形成和DNA损伤,长期可诱发胃癌。
扩展关联:Hp还可能增加口腔癌、食管癌等风险。
4. 其他关联肿瘤
鼻咽癌/淋巴瘤:EB病毒(EBV)与鼻咽癌、部分胃癌及淋巴瘤相关。
肺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遗留的肺部结节可能增加肺癌风险。
肛门癌/口腔癌:HPV感染也可能导致这些部位的肿瘤。
预防与治疗建议
疫苗接种:如HPV疫苗、乙肝疫苗。
抗菌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风险。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HPV感染者)需定期体检。
微生物感染致癌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