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性操作
1. 活检技术
针吸活检:适用于表浅肿块(如甲状腺结节),通过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标本。
穿刺活检:如CT引导下肺部肿物穿刺,获取组织条进行病理检查。
切取活检:深部肿瘤部分切除送检,明确病理诊断。
2.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等。
血常规、生化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态及手术耐受性。
3. 影像学检查
CT、MRI、超声等定位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二、治疗性操作
1. 手术治疗
根治性切除:彻底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如乳腺癌根治术)。
微创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技术,创伤小、恢复快。
姑息性手术:缓解晚期肿瘤症状(如肠梗阻解除)。
2. 化学治疗
静脉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需监测抑制等副作用。
新辅助化疗(术前缩小肿瘤)或辅助化疗(术后清除残留癌细胞)。
3. 放射治疗
体外放疗(如三维适形放疗)或体内近距离放疗,精准靶向病灶。
4. 其他疗法
靶向治疗:如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用于突变型肺癌。
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激活免疫系统。
介入治疗:经血管栓塞(TACE)或局部热消融。
三、护理操作
1. 化疗护理
保护血管,预防药物外渗;使用PICC或深静脉置管。
监测血象(如白细胞<1.0×10/L时需隔离)。
2. 术后护理
观察伤口愈合、引流管管理,预防感染。
疼痛管理及营养支持。
3. 心理支持
缓解患者焦虑,解释治疗流程及副作用。
以上操作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