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感染是指肿瘤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或治疗副作用等原因,合并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引发的感染现象。以下是具体:
1. 定义与区别
肿瘤本身不具传染性:肿瘤是自身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疾病,其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而非病原体直接引起。
感染性肿瘤:指由特定病原体(如HPV、HBV等)长期感染引发的肿瘤,如宫颈癌(HPV相关)、肝癌(HBV相关)等。这类肿瘤的病原体可能具有传染性,但肿瘤细胞本身不会传播。
2. 肿瘤合并感染的常见原因
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本身或放化疗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
局部组织破坏:肿瘤浸润可能破坏正常组织屏障,形成感染灶。
治疗副作用:如化疗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易引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3. 感染特点与表现
症状:发热(常见于细菌感染)、局部红肿疼痛(如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全身乏力等。
病原体类型:细菌(如葡萄球菌)、病毒(如疱疹病毒)、真菌(如念珠菌)等。
4. 预防与治疗建议
预防措施:  
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避免黏膜破损。  
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HPV疫苗)。  
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  
治疗原则:  
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  
同步进行免疫支持及肿瘤治疗。  
若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如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