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有望靠疫苗预防控制
癌症,这个令人恐惧的词汇,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尽管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癌症治疗方面,似乎并未出现颠覆性的突破。在2015年的全球病毒网络中心学术研讨会上,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大规模的血清学普查和疫苗研发有望为鼻咽癌的预防和控制打开新的大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吧。
目录:
一、鼻咽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二、疫苗能否成为鼻咽癌的克星?
三、鼻咽癌的早期警告信号有哪些?
四、三招教你远离鼻咽癌
五、鼻咽癌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鼻咽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鼻咽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EB病毒是其中的重要元凶。这种病毒在人体内的存在与鼻咽癌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开始对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找到了EB病毒诱发鼻咽癌的直接证据。遗传因素、致癌物和促癌物也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疫苗能否成为鼻咽癌的克星?
全球病毒网络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全球病毒网络中心主任曾毅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大规模的血清学普查和疫苗研发有望为控制鼻咽癌提供有效手段。从1973年开始,该团队持续研究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并建立了研究鼻咽癌病因的模型。目前,一种针对EB病毒的疫苗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一期试验证明,这种疫苗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并且安全有效。这一研究成果为预防和控制鼻咽癌提供了新的希望。
随着血清学普查的应用,人们可以在发病前18至20年预测鼻咽癌的发生可能性,这使得早期诊断率大大提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将血清学普查列为免费项目,为高危人群筛查鼻咽癌早期患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随着科研的深入,我们期待疫苗的研发取得更多突破,为预防和控制鼻咽癌贡献更大的力量。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健康,了解鼻咽癌的早期症状,采取预防措施,远离这个致命疾病。鼻咽癌的相关介绍与预防方法
随着曾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种新型疫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积极进展。这种疫苗通过感染病人自身的树突状细胞,在放射和药物治疗后进行免疫,临床试验显示,62%的患者细胞产生了特异性反应,五年生存率显著提高。曾毅指出,这表明该疫苗能够诱导特异性细胞反应,提高五年生存率。大规模血清普查的应用有望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并通过疫苗应用控制其发病率。
那么,鼻咽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约四分之三的患者会出现涕血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肿瘤表面的摩擦或感染导致的。鼻咽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耳鸣及听力下降、鼻塞等症状。这些症状在四分之三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头痛也是鼻咽癌的一个重要早期症状。当肿瘤侵犯到一定的范围时,还可能导致眼部症状如复视等,以及颈部淋巴结的肿大。这些症状在两广地区容易被忽视或与感冒混淆。对于持续存在的上述症状,特别是无法解释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检查。
对于鼻咽癌的预防,以下三点建议可供参考:
避免体力上的过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局部卫生。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含有亚硝胺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避免过度饮酒和辛辣食品的刺激。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鼻咽癌的发病风险。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也是预防鼻咽癌的重要手段。对于鼻咽癌的预防和诊治,我们应保持警惕并定期进行体检。针对鼻咽癌患者,特别是在接受放化疗期间,常常经历口燥咽干、食欲不振和恶心呕吐等痛苦症状。在中医看来,这是气阴虚损、热毒炽盛的表现,因此患者应避免辛辣燥热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关于咸鱼与鼻咽癌的关系,有科学分析指出,烂咸鱼是一种直接引发癌症的食品,尤其容易引发鼻咽癌。在中国南方,十五至四十岁的人群中,患鼻咽癌的比例相对较高。
鼻咽癌的并发症同样令人担忧。患者可能出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软组织萎缩纤维化、放射性龋齿及颌骨炎,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放射性脑脊髓病。放疗后,头颈部的颔颞关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张口困难和颈部活动受限。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患者应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深呼吸、室外散步,以及颈部和口部的运动。按摩颔颞关节也有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鼻咽癌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多种症状,加上药物的影响,其危害较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患者远离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鼻咽癌及其治疗期间的各种不适和并发症,都需要患者及其家属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