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术入路选择
外侧壁开眶术:适用于眼球后方或靠近颅脑的大肿瘤。医生会切开眼睑至外眼角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后锯开眶骨外侧壁,扩大操作空间以充分暴露肿瘤,术后用钛板固定眶骨。
鼻内镜入路:部分肿瘤可通过鼻腔进入眼眶,减少外部切口,适合特定位置的肿瘤。
开颅手术:若肿瘤侵犯颅内,需神经外科联合操作。
2. 术中操作要点
分离与切除:需精细分离肿瘤与视神经、血管及肌肉(如四直肌、斜肌),避免损伤神经导致失明。恶性瘤体需尽量彻底切除,必要时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视神经处理:若肿瘤包裹视神经,需评估保留或部分切除神经,恶性病例可能需延长视神经切除长度以防复发。
3. 术后修复与并发症预防
填充物植入:摘除眼球或肿瘤后,可能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或树脂填充物维持眼眶形态。
止血与缝合:球后血管丰富,需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分层缝合筋膜、肌肉及结膜。
4. 辅助治疗与预后
良恶性肿瘤差异:良性肿瘤(如血管瘤)通常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需术后放化疗,但易复发或转移。
功能与外观平衡:儿童患者需兼顾容貌修复,如义眼片定制。
5. 风险与注意事项
视力丧失风险:手术可能损伤视神经或视网膜,尤其是肿瘤紧邻神经时。
术后护理:需冰敷48小时减轻肿胀,避免污染切口,忌辛辣饮食,定期复查。
手术方案需由眼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团队评估,结合影像学(如MRI)制定个性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