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液检测
血清学检测:采集静脉血样本,检测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CA153)等标志物。检查前需空腹以减少饮食干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结合化学发光技术,灵敏度高,适用于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标志物含量,操作简单且适合大规模筛查。
2. 体液检测
检测胸水、腹水、脑脊液等体液中的标志物,辅助评估肿瘤扩散情况。
尿液检测:如尿脱落细胞(UBC)、核基质蛋白(NMP22)等,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筛查。
3. 组织活检与病理检查
穿刺或手术取样:通过免疫组化(IHC)等技术检测组织中的标志物,是诊断的“金标准”。
基因检测:分析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DNA/RNA突变(如EGFR、ALK基因),指导精准治疗。
4. 影像学辅助检查
结合B超、CT、MRI等影像技术定位肿瘤,但需注意影像学本身不直接检测标志物。
注意事项
结果解读:单一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症,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等综合判断。
动态监测:治疗期间定期检测标志物水平变化,可评估疗效或预测复发。
不同检测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