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肿瘤靶向药物的论文

生活知识 2025-11-10 15:18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一、研究突破

1.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团队发现RAC1B在肺腺癌中的关键作用,通过靶向RAC1B可显著抑制EGFR突变型肺癌生长,该成果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

2. Nature同期发表两篇论文证实单克隆抗体NP137可通过抑制netrin-1蛋白阻断上皮-间质转化(EMT),在子宫内膜癌和皮肤癌模型中显示抗肿瘤效果

二、靶向药物分类与应用

1. 按作用机制分类:

  • 单克隆抗体(如贝伐珠单抗)
  • 信号转导抑制剂(如伊马替尼)
  • 血管生成抑制剂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2. 临床效果对比:

  • 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使生存期从9-10个月延长至18个月,有效率从20-30%提升至50-60%
  • PARP抑制剂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显示71%疾病控制率
  • 三、药物递送系统创新

    1. 肿瘤靶向给药系统(TDDS)优势:

  • 提高肿瘤部位药物浓度
  • 降低正常组织损害
  • 延长体内循环时间
  • 2. 递送技术进展:

  • 脂质体系统(如柔红霉素脂质体)
  • 纳米颗粒系统
  •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 四、新兴研究方向

    1. siRNA药物通过RNA干扰机制实现基因沉默,在精准治疗中展现潜力

    2. 铁死亡诱导剂靶向NQO1可克服KEAP1缺陷型癌症的免疫治疗耐药性

    3. FGFR抑制剂研发(如erdafitinib)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五、临床规范与挑战

    1. 2024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增30种药物,强调分子检测指导用药

    2. 需注意靶向药物适用条件:

  • 晚期不可手术患者优先考虑
  • 需区分抗血管生成类与信号通路抑制剂类
  • 部分药物需基因检测支持
  • 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联合治疗策略(如免疫联合靶向)、耐药机制克服以及新型递送系统开发等领域。临床研究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