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克隆抗体
抗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通过靶向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诱导免疫清除。
PD-1/PD-L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路激活T细胞抗肿瘤反应,适用于多种实体瘤。
抗HER2单抗:如曲妥珠单抗,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 细胞因子与受体拮抗剂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α):如阿达木单抗,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部分类型可能间接影响肿瘤微环境。
白介素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IL-6抑制剂),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辅助抗肿瘤。
3. 肿瘤疫苗
预防性疫苗:如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乙肝疫苗(降低肝癌风险),通过预防致癌病毒感染发挥作用。
治疗性疫苗:如肺癌疫苗Cimavax-EGF(古巴研发)和树突状细胞疫苗DCVAC/LuCa,通过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攻击肿瘤细胞。
4. 免疫调节剂
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改造患者T细胞靶向肿瘤抗原,已用于白血病等血液肿瘤。
干扰素与白介素-2:直接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但临床应用受限于副作用。
5. 新型生物技术药物
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需注射含硼药物后中子照射,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国内已有相关装置进入临床研究。
纳米疫苗:如中国科学院研发的CM-CpG疫苗,通过多抗原靶向B细胞和T细胞,在三阴性乳腺癌模型中抑制率达89.3%。
注意事项
生物制剂的疗效与副作用因个体差异较大,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配合常规治疗(如化疗、放疗)以优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