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铺子等薯片检出潜在致癌物

生活知识 2025-10-30 15:09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在2020年11月的一次检测中,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知名品牌如盐津铺子、三只松鼠的薯片产品,被检测出含有丙烯酰胺这一潜在致癌物质。部分产品的丙烯酰胺含量甚至超过了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最高超标数倍。

详细情况如下:

一、检测概况

在此次检测中,丙烯酰胺的来源并非人为添加。这种物质是在马铃薯经过高温油炸或焙烤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当马铃薯受到高温(120℃以上)处理时,其中的天冬酰胺与还原糖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生成丙烯酰胺。本次检测的样本涵盖了15款国内外薯片产品,结果显示,有7款产品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欧盟的基准值,这些产品包括盐津铺子、三只松鼠以及董小姐等品牌。

二、企业回应

面对此次检测结果,涉事企业均做出了回应。他们表示,中国的现行标准并未对丙烯酰胺设定限量,而且他们的产品在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上均符合国家标准,因此产品可以正常销售。他们还引用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指出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这意味着虽然它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但在人体上的致癌性证据尚不足。

三、科学解释与风险评估

关于丙烯酰胺的致癌性争议,2A类致癌物的定义意味着它对人体的致癌性“理论存在但未充分证实”。目前,尚无明确的实验证据表明日常摄入量会导致直接致癌。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指出,尽管国内外均未制定丙烯酰胺的食品限量标准,但消费者无需过分恐慌。为降低风险,建议减少高温油炸食品的摄入量。

四、后续措施

面对此次事件,盐津铺子表示已经研发出降低丙烯酰胺含量的技术,并计划将其应用于后续的生产中。三只松鼠则表示支持消费者的退货退款,并强调其产品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

此次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事件反映了食品加工过程中自然生成有害物质的普遍性,同时也凸显了国内外标准差异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保持警惕,理性看待此类事件,企业也有责任不断研发新技术,降低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