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态学特征
血管增粗与无序生长:肿瘤血管通常较正常血管粗大,分支杂乱无序,缺乏正常血管的规则分布和瓣膜结构,无法有效控制血流方向。
肿瘤染色:造影剂在肿瘤区域浓聚,形成特征性的“肿瘤染色”现象,尤其在静脉期或延迟期仍可见染色滞留(如脑膜瘤的雪团样显影)。
血管包绕或移位:肿瘤周围血管常呈包绕状移位,如脑膜瘤的脑血管呈半环状围绕肿瘤。
2. 血流动力学表现
高血供状态:恶性肿瘤血管造影显示单一粗大的营养血管,血流丰富,造影剂早期显影且密度明显增高。
循环速度异常:肿瘤血流速度多慢于正常组织(如脑膜瘤),造影剂滞留时间延长;部分病例因动静脉瘘形成可见静脉早期显影。
血管浸润或堵塞:晚期肿瘤可侵犯血管壁,表现为血管狭窄、充盈缺损或完全堵塞,伴周围斑驳状影像。
3. 特殊类型肿瘤的典型表现
脑膜瘤:接受颈内/外动脉双重供血,造影显示迁曲增粗的供血动脉及边界清晰的雪团样染色。
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呈柔软可压缩的肿物,造影剂浓聚;蔓状血管瘤则显示迂曲搏动性血管,无消退可能。
恶性血管肿瘤:CT/MRI增强后明显强化,血管造影可见高血供伴局部阴影或血管畸形。
4. 影像学对比
与正常血管区别:正常血管内壁光滑、有序分支,而肿瘤血管在B超造影中呈高增强、高密度,内壁不规则。
动态变化:恶性肿瘤进展时,血管造影可显示从早期增粗到晚期堵塞的演变过程。
以上特点需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