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情严重性
肿瘤体积:18公分的肿瘤在盆腔内属于巨大体积,可能已对周围器官(如膀胱、直肠、前列腺等)造成压迫或侵犯,导致排尿困难、肠梗阻、疼痛等症状。
恶性风险:此类大体积肿瘤多为恶性,且可能伴随局部扩散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症状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便血、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 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优先考虑根治性手术,但需评估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患者身体状况。若无法完全切除,可能需姑息手术缓解症状。
综合治疗:术后需结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晚期患者,免疫治疗(如PD-1抑制剂)可能作为补充。
病理检查:术中或术后需明确肿瘤性质(良性/恶性)及分子分型(如KRAS、BRAF突变),以指导后续治疗。
3. 预后与生存率
早期与晚期差异:若肿瘤尚未转移(Ⅰ-Ⅲ期),5年生存率可达50%-80%;若已转移(Ⅳ期),生存率显著下降至15%以下。
影响因素: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基因突变、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例如,右半结肠癌预后通常差于左半结肠癌。
4. 日常管理建议
定期复查:术后需通过肠镜、CT等监测复发迹象,尤其前2年为高复发期。
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饮食、红肉及加工食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运动以改善体质。
提示: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多学科团队(MDT)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建议尽快至专科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