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信息与职称
职称: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部分资料显示为主任医师(可能为职称晋升动态更新)。
所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及黄埔院区)。
学术地位:我国最早研发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技术的医生之一,独立开发“电磁导航气管镜下染色定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早期食管癌内镜与微创手术疗效相似的研究成果。
2. 专业擅长
核心技术:以内镜/外科/肿瘤内科为基础的胸部疾病综合治疗,尤其擅长:
微创技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消融、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胸腔镜诊疗等。
疾病范围: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胸腔积液、气胸等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跨学科能力:结合消化内镜、呼吸内镜与胸外科技术,实现精准诊疗。
3. 学术成就
科研论文:累计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42篇(第一作者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2.460分,发表于《Ann Surg》《J Thorac Oncol》等顶级期刊。
国际荣誉:首位获“欧洲胸外科协会访问学者计划”奖项的中国医师,并获ESTS最佳肺部疾病论文奖等多项国际认可。
国内奖项:包括中国“互联网+”优秀案例、CSCO“35 under 35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等。
4. 出诊与挂号
挂号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或小程序预约。
电话预约:。
现场挂号:越秀院区(东风东路651号)或黄埔院区。
活动参与:曾参与2025年胸部肿瘤多学科义诊活动,与一线专家共同提供诊疗服务。
5. 典型临床案例
创新手术:主导贵州省首例机器人辅助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肺结节消融术,为高龄复杂病例提供微创解决方案。
技术推广:指导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完成首例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提升区域诊疗水平。
如需更详细的出诊时间或科研动态,建议通过医院官方渠道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