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全面深化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迈向更高效、节约的出行时代
一、改革范围概述
党中央、直属及中央各部门所属的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均被纳入了此次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大潮之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事业单位及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照本次改革意见或中央企业的车改规定。改革的人员范围主要针对原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已经通过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保障出行的人员则维持现有方式。
二、改革目标与原则
本次改革旨在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如报销费用、发放补贴,保障公务出行。目标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实现公务交通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大幅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厉行节约、分类推进、规范透明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不同单位的特性和改革的复杂性。
三、主要任务分解
1. 分类推进改革:
我们将根据单位的性质和业务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2. 规范补贴与报销标准:
为确保改革不出现福利化倾向,我们将合理确定交通费用的报销范围及额度。
3. 车辆管理:
对于保留的车辆,我们将严格核定,如机要通信、应急等专用车辆会继续保留。而取消的车辆将会得到妥善处置,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 人员安置:
对于受改革影响的司勤人员,我们将通过内部转岗、提前离岗等方式进行妥善安置。
四、实施的时间与依据
本次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4〕40号)。该改革方案于2015年12月29日由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发布。
五、后续管理强化
随着2023年《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对车辆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该办法明确了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包含工作用车、业务用车、特种技术用车等类别,并强调了总额控制与规范使用的重要性。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实效,推动事业单位公务出行更加高效、节约。
本次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旨在实现公务交通的节约和效率提升,通过分类推进、规范补贴与报销标准、加强车辆管理和人员安置等措施,确保改革平稳过渡,为事业单位的出行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