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夜食症”源于生物钟基因失调

生活知识 2025-04-22 01:22生活知识www.zhongliuw.cn

生物钟基因与夜食症:一种被误解的病症

首席科学家薛雷教授于同济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向我们揭示,生物钟基因与我们日常的进食习惯息息相关。若负责进食节律与睡眠周期同步的生物钟基因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夜食症即进食时间被打乱,从而导致过度饮食和体重增加。

让我们以小明为例。他在晚餐时吃得饱足,按理来说,应该足以支撑他至次日日出。但深夜时分,他却常常觉得肚子空空如也,非得再享一顿宵夜才能安睡。理由众多,如加班、晚餐未饱等。但慢慢地,他的身材从苗条的“一道闪电”,逐渐转变为圆润的体型。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只发生在小明身上,很多人都有吃夜宵的习惯,对此深感困惑。

在《Cell Reports》上发布的科研成果指出,晚上饥饿难耐可能与基因有关。由印裔科学家、美国索克研究所的萨钦潘达教授和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徐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那些晚上饥饿难耐、难以入睡的人,其生物钟基因可能出现了问题。

生物钟基因,是科学界长久以来的研究热点。自1971年科学家发现特殊的果蝇具有21小时的生物钟以来,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我们逐渐认识到几乎所有生物体内都存在生物钟基因。而在哺乳动物中,存在三个主要的生物钟基因家族成员:周期1、2、3基因。这些基因各自精准地控制着人体的一些功能。当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时,都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包括夜食症。

薛雷教授解释道,周期基因的一些新功能在这项研究中被发现。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科学之门。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理解夜食症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科学家们对生物钟基因的深入研究,相信我们会逐步揭开生物钟基因的神秘面纱,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带来更多的福音。生物钟基因失调:夜食症背后的科学真相

在实验室里,一群特殊的小鼠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小鼠不同于寻常,它们被赋予了人类的生物钟基因,经历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生命旅程。

这些小鼠被精心挑选并进行了基因改造,其中周期基因1被特别“沉默”。当这个基因被“沉默”时,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这些小鼠的进食时间大大提前,打破了正常的生物钟。照常理,这个时候它们应该还在安眠。

这些基因突变的小鼠,它们的食物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似乎失去了一种平衡。在高脂食物的诱惑下,它们更容易走向肥胖的境地。科学家们发现,这个问题在人类中也有一定的比例大约1%~2%的人存在类似症状。

典型的症状如夜间食欲膨胀,让人难以抵抗垃圾食品的诱惑。这类夜间零食往往热量惊人,不仅影响睡眠质量,更可能导致体重飙升。

研究者指出,周期基因1和周期基因2应当协同工作,确保进食和睡眠的同步。一旦任何一个基因出现问题,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萨钦潘达教授表示:“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夜食症当作一种真正的疾病。但我们的研究为这一问题揭开了新的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生物钟如何调控的问题。”

对于那些热爱夜宵的人们来说,或许可以稍微释怀一些。夜食症的诱因可能并非完全出于个人习惯,而是深藏于基因之中。生命科学界已经在如何通过生物手段避免这种基因引发的负面后果。

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调整时差的商务人士来说,也有好消息。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可以通过一种药物来调节人体对光的敏感度。这种药物能够调节人体内的生物钟基因,促使感光蛋白的分泌,进而调节信号传递通路,帮助人们更快地适应时差改变。这一突破无疑为那些经常跨越时区的商务人士带来了福音。

夜食症背后的科学机制仍然有待深入研究,但我们已经在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来,我们或许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钟基因失调的真相,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女子退货被中通快递员扇耳光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