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患胆囊癌,生命只剩3个月!所幸这家医院帮他“逆天改命”
生命的再生:从绝望到希望的胆囊癌治疗之路
去年12月,雷先生被广州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癌晚期。被告知肿瘤已侵犯肝脏、胃及结肠,无法手术切除,预期寿命仅剩三个月的消息对他来说如同晴天霹雳。面对这一消息,雷先生与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弃他。
今年4月,在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之际,雷先生决定再寻找一线生机。他来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胆胰外科寻求刘超教授的帮助。经过刘教授对雷先生前后CT/MR检查资料的仔细研读,他发现肿瘤恶性度较低,手术或许能为他带来生机。
由于肝脏大部分的营养来源于门静脉供血,刘超教授团队与介入科专家合作,为雷先生进行了右侧门静脉栓塞,以增加保留侧肝脏门静脉血流量,使保留侧肝脏体积逐渐增大。经过三个星期的治疗,左肝体积增大到了标准肝体积的50%。这为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刘超教授团队为雷先生实施了胆囊癌根治术。手术实现了“零输血”,这不仅体现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是对患者最安全的保障。刘超教授团队以工匠精神,精细操作,确保了手术的成功。术后,雷先生恢复良好,并于6月8日顺利出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刘超教授团队发挥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放射科、科、肿瘤科、介入科、输血科及消化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参与了多学科讨论(MDT),为手术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通过精确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及预演,以及术中精细操作和多学科协作,刘超教授团队成功地为雷先生实施了手术,给了他重生的机会。
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不仅是对医疗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医者仁心的考验。从绝望到希望,雷先生的治疗之路,充满了挑战与不易。但正是这样的经历,更加彰显了医学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指导专家风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领军人物刘超教授
(通讯员提供:张阳、刘昕晨)
走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位医疗领域的佼佼者令人瞩目他就是胆胰外科的主任、医院的副院长刘超教授。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卓越的学术成就,成为了众多同行中的领航者。
刘超教授,不仅是一位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还是器官移植中心的主任。他手握中国和德国的双医学博士学位,其学术成就令人赞叹。在肝胆胰疾病领域,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的手术技艺精湛,擅长处理肝门部胆管癌、巨大肝癌、胆囊癌、癌等重大疾病,以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系统先天性畸形等复杂病症。尤其是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复杂肝胆胰手术和肝移植手术方面,他的技艺更是独树一帜。
刘超教授不仅擅长外科治疗,还深谙外科手术学的前沿理论。他的专业知识涵盖了胆道外科、外科手术学等多个领域。目前,他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等多个重要职务。他的研究成果丰硕,近年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这位医学界的佼佼者,不仅在医疗技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更以其高尚医德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尊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有刘超教授这样的领军人物,无疑是广大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