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血糖高怎么办 吃饭后血糖偏高的原因
一直以来,白米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所熟知的白米,其实只是经过精细加工的淀粉质食品,其种皮、糊粉层和胚芽被去除,剩下的主要是白淀粉和少量谷物蛋白颗粒。这样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其血糖指数高达72,能够快速释放能量。
相较之下,带有丰富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糙米,其营养价值虽高,血糖指数却相对较低(为58)。而更为健康的选择则是粗细搭配的主食。除了糙米,还有黑米、紫米、荞麦、燕麦等等,它们都可以与精细粮食搭配,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主食。在烹饪时,只需在精白米中加入一小把糙米,或者早餐吃一碗荞麦粥,就能有效减缓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
许多人的饮食习惯是先吃主食,后吃菜。这种顺序长此以往并不利于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先吃富含低血糖指数的蔬菜、蘑菇和海藻类食品,再吃蛋类、肉类、豆类和乳制品等蛋白质食物,最后才吃主食并喝汤。这样的顺序有助于减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蔬菜、蘑菇和海藻类食品富含水溶性纤维,如果胶、多糖和海藻酸钠等,这些成分能够迅速膨胀并增加粘度,从而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时间,减缓小肠对糖的吸收。慢慢咀嚼有助于肠道分泌更多的糖调节物质,如肠促胰素类似物,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每口食物至少要咀嚼25次以上。
除了饮食调整,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糖。一些研究表明,如果在三餐后散步,每次步行15分钟,以较慢到较快的速度移动一段时间,效果更佳。特别是午餐和晚餐后的步行特别有效。这是因为饭后散步能够加快细胞代谢和能量消耗,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处理刚摄入的碳水化合物。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老年糖耐量低的人,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如果饭后立即坐下或躺下,很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异常升高。长此以往,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积累在腹部、肝脏和血管中,导致腹部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饭后适当活动身体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