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疼痛
早期多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夜间加重,活动后可能减轻或加重。
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剧,发展为持续性剧痛,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局部按压或叩击时疼痛明显(压痛)。
2. 局部肿块或肿胀
肿瘤向外生长可形成软组织肿块,质地较硬,表面可能不规则。
肿块区域皮肤可能发红、皮温升高,或伴有浅表静脉怒张。
良性肿瘤包块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包块生长迅速。
3. 活动受限
肿瘤侵犯关节或周围组织时,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屈伸障碍,甚至跛行。
严重时可完全无法站立或行走。
4. 病理性骨折
骨质破坏后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如翻身、碰撞)即可引发骨折,表现为突发剧痛、畸形和异常活动。
5. 全身症状(多见于恶性肿瘤)
发热、消瘦、食欲减退、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晚期可能出现代谢功能衰竭。
影像学特征(辅助诊断)
X线/CT: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虫蚀状破坏,骨膜反应(如Codman三角)。
MRI:低信号骨质被异常信号组织取代,可显示软组织肿块范围。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加重的疼痛或不明原因骨折,需及时就医完善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性质(良性/恶性)制定,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