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期病变(放疗后24小时至数周)
放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肿瘤坏死,随后坏死组织逐渐液化,周围伴随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病灶可能出现收缩现象。
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红斑等)通常在放疗结束后几天到一周内出现。
2. 短期变化(1-6个月)
肿瘤体积缩小通常在放疗后1个月左右开始显现,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放疗后半年内是治疗效果评估的关键期,需定期复查影像学(如CT、MRI)以观察肿瘤变化。
3. 长期病变与复发风险(数月至数年)
稳定期病变:放疗后长期观察中,部分病灶可能保持稳定,无明显缩小或扩大。
复发时间:癌症复发时间差异较大,可能在0.5-5年甚至更久。早期肿瘤对放疗敏感者复发较晚(2-5年),而晚期或体质较差者可能在0.5年左右复发。
迟发后遗症:如放射性肺炎、纤维化等可能在放疗后数月到数年出现。
4. 远处转移性病变
若肿瘤转移至其他部位,原放疗区域可能出现新的病灶改变,需结合全身检查评估。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病变进展速度与肿瘤类型(如肺癌、乳腺癌)、放疗剂量、患者体质密切相关。
定期随访:建议治疗后前2年每3-6个月复查,后期逐渐延长间隔,终身监测复发风险。
若出现异常症状(如疼痛、消瘦等),应及时就医排查复发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