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MS集团
意大利最大的肿瘤研究与开发公司,拥有超过名员工,专注于创新研究、开发和生产。其激酶抑制剂发现平台以及抗体偶联荷载平台是集团创新的驱动力。
2. Tempus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临床数据和分子数据,为癌症等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决策支持工具。截至2024年,企业估值达66.5亿美元。
3. 百济神州
总部设在北京的外企(台港澳法人独资),专注于和开发对中国和亚太地区常见癌症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4. 诺华(Novartis)
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致力于推进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提升肿瘤精准治疗能力。
5. 阿斯利康(AstraZeneca)
与海莱新创达成临床研究合作,共同开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电场治疗在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中的临床研究。
6.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
与Synaffix达成ADC技术合作,并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发肿瘤免疫药物,如抗SIRPα药物BI 770371。
7. 默沙东(MSD)
在研实体瘤项目61项,包括针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8. 礼来(Eli Lilly)
在研实体瘤项目13项,包括针对晚期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9. 葛兰素史克(GSK)
由Hesham Abdullah博士领导肿瘤部门,已推出四种创新疗法,并关注中东地区的精准医疗发展。
10. 罗氏(Roche)
通过收购NMS集团发现的Entrectinib,获得针对NTRK1/2/3和ROS1依赖性实体瘤的靶向激酶抑制剂。
这些企业在肿瘤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果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