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来提示潜在肿瘤风险,但需注意这些指标升高并不一定确诊癌症,还需结合其他检查。常见标志物包括:
AFP(甲胎蛋白):与肝癌相关
CEA(癌胚抗原):可能提示消化道、肺、乳腺等肿瘤
CA125:常用于卵巢癌筛查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针对前列腺癌
CA19-9:与癌、胆管癌相关
2. 影像学检查
低剂量螺旋CT:针对肺癌筛查,尤其适合40岁以上吸烟或高危职业人群
超声检查:用于肝、胆、胰、脾、甲状腺等器官的肿瘤筛查,性价比高且无创
PET-CT:全身扫描,对微小病灶检出率高(准确性达95%),但费用较高
3. 内镜检查
胃肠镜: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可取样进行病理检查,是胃癌、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及HPV检测:针对宫颈癌筛查
4. 其他针对性检查
乳腺钼靶或超声:女性乳腺癌筛查
妇科检查及彩超:卵巢、子宫肿瘤筛查
注意事项
高危人群需专项筛查:如乙肝患者定期查AFP+肝脏超声,长期吸烟者建议低剂量螺旋CT等
肿瘤标志物局限性:单一指标特异性有限,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综合判断
- 筛查频率:普通人群建议每年体检,高危人群需缩短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