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支气管镜肺活检
适用情况:适用于靠近中央支气管或肺门区域的肿瘤。
操作步骤: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在X线或超声引导下,用活检钳夹取肿瘤组织。若病灶较深,可能需结合径向超声支气管镜(EBUS)提高准确性。
优势与风险:创伤小,但可能因病灶位置导致取样不足或出血。
2. 经皮穿刺肺活检
适用情况:若肿瘤靠近胸壁或支气管镜无法到达。
操作步骤:在CT或超声引导下定位,局部后经皮肤插入穿刺针获取组织。需避开大血管和重要结构。
注意事项:术后需观察气胸、咯血等并发症,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
3. 开胸肺活检
适用情况:前两种方法失败或需更大样本时(如怀疑淋巴瘤或间质性肺病)。
操作步骤:全身下手术切开胸腔直接取材,通常联合快速病理检查。
风险:创伤大,恢复期长,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
4. 其他辅助技术
影像引导选择:中央型病灶可选C形臂CT或MRI引导,外周病灶多用CT或超声。
分子检测:若疑似恶性肿瘤,活检组织可同步进行基因检测指导治疗。
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
术前:评估凝血功能、心肺状况,签署知情同意书。
术后:卧床观察2-4小时,监测呼吸和出血情况。
建议由呼吸科、胸外科及影像科医生综合评估后选择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