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前准备
1. 患者评估
需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确认无出血倾向;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停药7天。
通过影像学(超声/CT/MRI)定位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设计穿刺路径。
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风险(如出血、气胸等),训练患者屏气配合。
2. 器械与
常用18G-21G穿刺针,超声或CT引导下操作;局部(如2%利多卡因),浅表肿瘤可选高频探头。
二、术中操作
1. 穿刺过程
消毒后局麻,破皮,穿刺针沿预设路径进入肿瘤,实时影像监控避开血管/重要器官。
通常取2-3条组织标本(每条约1mm×10mm),标本需立即固定送检。
2. 注意事项
避免快速抽吸腹水或穿刺液,防止腹压骤降引发咳嗽或出血。
对小儿或特殊部位(如肺、卵巢)需调整进针和角度,减少并发症。
三、术后记录
1. 标本处理
描述标本外观(如灰白色鱼肉状组织)、数量及固定方式(甲醛溶液)。
标注送检目的(病理诊断、分子分型或基因检测)。
2. 并发症观察
记录穿刺点出血、气胸(肺部穿刺)或感染迹象,术后加压包扎并平卧1-2小时。
四、模板示例(以乳腺穿刺为例)
```plaintext
患者信息:张某,女,45岁,右侧乳腺肿块2×3cm。
操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取3条标本(10-15mg/条),局部轻微疼痛无出血。
病理结果:良性腺管增生,建议3个月后复查超声。
```
五、补充说明
安全性:现代穿刺针设计(如保护鞘机制)可极大降低肿瘤种植风险(发生率1[3][7[14][17<%)]。
技术进展:超声引导穿刺具有无辐射、实时精准的优点,适用于胸壁、乳腺等浅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