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支气管穿刺活检是一种通过支气管镜引导对纵隔肿瘤进行穿刺取样以明确病理诊断的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针吸活检(EBUS-TBNA)。以下是相关要点:
1. 技术分类与优势
EBUS-TBNA:通过超声实时引导避开血管,精准穿刺纵隔淋巴结或肿瘤,诊断准确率可达97.5%,尤其适用于肺癌分期和纵隔肿瘤诊断。
传统TBNA:适用于大气道附近病变,但阳性率较低(如隆突下淋巴结阳性率约76%)。
2. 适应症
纵隔肿块或淋巴结性质不明需病理确诊。
肺癌分期、纵隔肿瘤(如淋巴瘤、胸腺瘤)或感染性病变(如纵隔囊肿继发感染)的诊断。
无法手术的恶性肿瘤需病理分型以指导放化疗。
3. 禁忌症
绝对禁忌:严重出血倾向、心肺功能不全、主动脉瘤等。
相对禁忌:急性感染、妊娠、严重肺动脉高压等。
4. 并发症与风险
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气胸、感染及神经损伤(如喉返神经)。
肿瘤针道转移风险极低,现代技术通过同轴穿刺针和止血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
5. 与其他诊断方法的比较
优于纵隔镜:EBUS-TBNA创伤更小,且对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更高(95.7%)。
局限性:对囊性病变(如支气管源性囊肿)诊断价值有限,可能需结合手术切除。
6. 操作流程
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增强CT明确病变与血管关系。
术中通过超声或CT引导定位,使用19G~21G穿刺针获取标本。
术后观察2-4小时,监测并发症。
该技术是纵隔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但需根据肿瘤位置、患者状况综合选择穿刺方式或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