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多学科发展研究
肿瘤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成为中国肿瘤诊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提升诊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从多个维度对中国肿瘤MDT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中国肿瘤MDT的发展历程与政策推动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是指由多学科专家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系统疾病的病例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模式。该模式特别适用于肿瘤、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复杂疾病的诊断。
MDT模式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被提出,90年代后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相比之下,MDT模式在中国医院覆盖率较低,医疗资源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2018年11月30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名单,标志着中国MDT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星火计划"项目暨"全国消化系统肿瘤MDT诊疗试点工作"的启动,在200多家试点医院的带领下,我国已有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实施了MDT诊疗模式。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通过推行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我国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从58%提高至66%,缩短了约50%的治疗等待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更大幅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MDT模式在肿瘤治疗中的核心价值与优势
MDT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多学科专家资源,共同为患者制定系统化的全程治疗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个体化、精准化诊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嵇庆海教授将MDT的核心要求总结为"三个固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组成。缺乏这些要素的讨论往往具有临时性,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协作机制。
MDT模式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显著提升患者获益:在充分多学科讨论基础上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预先规划不同治疗手段的介入时机与组合方式,形成完整治疗链。这不仅避免了患者在多学科间重复奔波,更通过精准治疗缩短了就诊周期。
2. 有效推动临床试验开展:MDT讨论为临床试验提供了完整的病例资料和治疗方案评估,使入组流程更加高效,治疗方案的选择更具针对性。
3. 构建跨学科教育平台:在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相互碰撞融合,有助于形成综合诊疗思维。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实践表明,MDT模式已成为肿瘤专科医院治疗肿瘤的核心优势。该院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已达到21余个,涉及全国13个省份及56余家医联体单位,形成了系统的诊治团队体系。
肿瘤MDT在不同癌种中的应用实践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根据《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5年版)》,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危害我国民众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死亡情况令人担忧。2022年我国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高达36.77万例,占全球病例的42.5%。
共识强调,随着肝癌治疗手段的进步,包括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等传统治疗手段的发展,以及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突破性成果的出现,MDT模式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共识细化了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建立和不同分期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为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鼻咽癌多学科诊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多学科团队基于临床大数据分析,针对国际通用的AJCC/UICC鼻咽癌第八版临床分期系统,首次提出修订建议。这项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有关鼻咽癌最大的一次真实数据研究,共纳入了中肿2016至2017年4485例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按照2: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同时纳入其他5家中心共计3849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颅底骨质受侵的T3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9%,显著优于其余T3患者(88.8%),且与T2患者相似(91.5%)。这一发现对未来鼻咽癌分期系统修订和精准治疗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
《前列腺癌全程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指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PSA筛查率低,初诊时多处于中晚期,诊断时转移期比例显著更高。共识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PSMA影像学检查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时,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决策。
对于计划行淋巴结清扫的前列腺癌患者,共识推荐可以考虑采用PSMA PET引导,因为初步研究显示PSMA相比传统影像学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改善手术便利性和准确性的潜力。
MDT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MDT模式在中国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我国医疗资源不足是造成MDT在医院覆盖率低的关键因素之一。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实施MDT的甲等医院共有231家,仅占三甲医院的16%,医院的9%。在以下的各级医院中,实施MDT模式的医院很少。
另一个挑战是MDT模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当前中国MDT模式主要集中应用于癌症的治疗,随着标准化的MDT流程制度的实施和临床经验的积累,MDT模式将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治疗领域。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1. 推动MDT模式向基层延伸: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指出,随着177Lu、223Ra等新型核素及AI技术的应用,核医学将更融入多学科协作,推动肿瘤诊疗向"精准化、基层化"迈进。
2. 加强MDT规范化建设:《肺癌骨转移多学科(MDT)规范诊疗白皮书》等项目旨在全面了解当前中国肺癌骨转移的诊疗现状,并推动肺癌骨转移的诊疗规范化。
3. 提升MDT信息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MDT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的研究为这一方向提供了范例。
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进,中国肿瘤MDT模式将进一步完善,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已从2015年的40.5%提升至2022年的43.7%,MDT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在这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