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颅腔内的异常组织增生,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起源于脑组织本身或相关结构,而继发性肿瘤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颅内肿瘤的分类
原发性颅内肿瘤
1. 良性肿瘤:
脑膜瘤:约90%属于良性,通过手术切除可实现较好治疗效果
垂体瘤: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泌乳素型垂体瘤早期可用药物治疗
颅咽管瘤:常见于儿童和中年人,可引起视力改变和尿崩症
听神经瘤:虽然是良性但具有恶性行为,会影响听力
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可能导致面部疼痛和麻木
2. 恶性肿瘤:
胶质瘤: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难以彻底治愈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生殖细胞瘤:恶性程度通常较高,需要尽快治疗
继发性颅内肿瘤(转移瘤)
继发性肿瘤是由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形成,常见原发灶包括:
肺癌脑转移
肝癌脑转移
结肠癌脑转移
胃癌脑转移
黑色素瘤脑转移
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
不同肿瘤有其偏好发生部位:
胶质瘤:好发于脑实质内,如额叶、顶叶、小脑半球,甚至脑干
髓母细胞瘤:小脑蚓部常见
脑膜瘤:脑凸面或颅底
垂体瘤:鞍区
听神经瘤:桥小脑角区
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
1. 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最常见)
头晕
恶心呕吐
视神经乳头水肿导致的视力改变
2.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运动区肿瘤:手脚活动障碍
语言区肿瘤:语言功能障碍
小脑肿瘤:平衡障碍、站立不稳
视神经附近肿瘤:视力下降或失明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脑部影像学检查(CT、MRI)是主要手段
分子病理检测对胶质瘤等恶性肿瘤的分型和预后判断很重要
治疗原则
1. 手术治疗:
大多数颅内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
对良性肿瘤可实现治愈
2. 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需手术联合放化疗
胶质母细胞瘤等高度恶性肿瘤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3. 特殊治疗:
泌乳素型垂体瘤可首选药物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新兴方向
预后与预防
预后差异很大:
良性肿瘤如完全切除可长期生存
生殖细胞瘤5年生存率可达90%
高级别胶质瘤预后较差
预防建议:
定期体检,特别是脑部影像学检查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避免已知危险因素如电离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