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肿瘤 中医与肿瘤共存的原因

健康快乐 2025-08-11 12:50健康新闻www.zhongliuw.cn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共存"的理念则基于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通过调节内环境而非单纯消灭癌细胞来实现长期生存。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一、肿瘤成因的中医理论

1. 阳气不足与寒凝积聚

中医认为阳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能(如消化、循环),当阳气虚弱时,寒气积聚,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逐渐形成"阴实"(即肿瘤)。心脏因持续跳动(阳热充足)而罕见癌变,印证了这一理论。

2. 正虚邪实为核心病机

肿瘤被归为"正气虚则成岩",脾肾不足或气血紊乱会导致邪毒聚集。整体正气虚弱或局部脏腑失调均为肿瘤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实现带瘤生存的机制

1. 扶正祛邪的动态平衡

  • 扶正:通过补气养血、健脾补肾(如黄芪、灵芝)提升免疫力,改善体质;
  • 控瘤:活血化瘀(如莪术)、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抑制肿瘤生长,而非完全清除。
  • 两者需平衡,过度攻伐会损伤正气,单纯扶正则无法控制肿瘤进展。

    2. 改善内环境与微循环

    中药通过调节气血阴阳,消除寒凝、湿热等病理基础,减少肿瘤复发转移风险。例如:

  • 姜黄素下调NF-κB通路抑制转移;
  • 健脾类中药可改善造血功能,提升携氧能力。
  • 三、中西医协同的实践优势

    1. 减毒增效

    中医在放化疗期间减轻副作用(如姜半夏缓解呕吐),术后恢复期调节免疫,晚期则以中药为主维持生机。

    2. 个体化治疗

    辨证分型(如脾肾阳虚型)决定用药方向,同病异治。案例显示,右归丸加减可使骨转移灶钙化率提升27%。

    3. 生活质量提升

    长期中药调理能显著改善疼痛、失眠等症状,5年生存率提高(如Ⅰ期肺癌术后中药组无复发生存率达92%)。

    四、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1. 优势人群:老年体弱、广泛转移无法耐受西医疗法者,或需长期抗复发患者。

    2. 禁忌:避免盲目使用偏方,需正规中医辨证;萝卜、鸡蛋等"发物"的禁忌需科学看待。

    中医的"共存"本质是让人体与肿瘤达到动态平衡,通过调节自身机能限制肿瘤发展,而非彻底消灭。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的"慢性病管理"模式高度契合。

    Copyright@2015-2025 肿瘤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