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登报道歉
2015年,加多宝官方微博携手博主“作业本”孙杰,在烧烤话题中不慎触碰了烈士邱少云的光荣历史,引发了一场营销风波。这场营销活动仿佛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花。邱少云的亲人,特别是其胞弟邱少华,对此深感痛心,随即委托律师对加多宝及孙杰提起诉讼。
时间回溯到2016年9月,法院的公正之声终于响起。加多宝与孙杰被要求公开向邱少华赔礼道歉,并连带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元。这份判决犹如一记警钟,提醒着所有企业,营销绝不是任意妄为之事。同年11月21日起,双方在《人民法院报》刊登了致歉声明,持续了五天。
而在更早的2013年,加多宝因与王老吉的商标纠纷,发布了一系列“对不起体”微博。其中,“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等语句,配上哭泣孩童的图片,虽然赢得了部分市场,但却被指责为悲情营销,博取同情。这一行为虽然激发了网友的模仿创作“没关系体”,但也让加多宝背负了“输官司赢市场”的争议评价。
这两起的影响和争议点众多。在邱少云案件中,加多宝虽然辩称对“作业本”的言论不知情,并指责竞争对手恶意嫁接截图,但法院认定其行为已经侵害了烈士名誉。道歉声明发布后,舆论呈现分化趋势。部分网民认为其履行了法律义务,但也有声音质疑其道歉的诚意,认为其营销策略频繁踩踏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从法律角度看,该案成为《英雄烈士保护法》出台前的标志性案例,明确了逝者名誉权的保护以及商业机构的责任边界。从舆论角度看,加多宝的两次道歉反映了企业在商业竞争与公共价值观之间的平衡困境。这也警示了众多企业,品牌营销需慎重,避免消费历史伤痛或亵渎英烈。
在这两起中,加多宝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营销有道,但道不可违。在历史和道德的红线上,任何企业都需要谨慎行事,尊重历史,尊重英烈,尊重公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