狞猫
狞猫,有时被称为沙漠猞猁或非洲狞猫。其独特的外观和独特的习性让人不禁好奇。它们长着一对大而尖的耳朵,耳朵上的丛毛更是独特。尽管它们与猞猁有些许相似之处,但狞猫却是一个独特的物种。
从形态上看,狞猫的体型略小,大约在60-95cm之间,身形瘦长,四肢纤细。它们的尾巴比猞猁还要长,占据了身长的三分之一。毛色主要为浅黄棕或深红棕色,而腹部、眼睛四周以及下巴的毛发则是白色的。眼角处还有一条细黑的线条,延伸至鼻子处。大耳朵的背面是黑色的,“Caracal”这个名字就是源于土耳其语“karakulak”,意味着“黑耳朵”。也有罕见的全黑色狞猫存在。
狞猫是一种独居或成对的领域性猫科动物。它们可以在长时间内不饮水而存活,通过猎物体内的水分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主要在夜间,但也会在较冷的季节选择白天行动。它们捕食的对象主要是啮齿目和野兔,偶尔也会攻击瞪羚、小型羚羊或年幼的鸵鸟。狞猫非常挑食,会丢弃哺乳动物的内脏,拔掉蹄兔目和大型猎物的毛发,并清除猎物皮肤上的肉以避免吃到毛。它们会食用小鸟的羽毛,并能容忍腐肉。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技能是捕鸟,狞猫能够捕捉到飞行中的鸟类,有时一次能抓超过两只。
狞猫的栖息地非常广泛,从非洲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穿过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一直延伸到印度。它们能适应干旱的热带草原、林地、灌木地区,甚至海拔3000米的山地。和其他生活在干旱地区的猫科动物一样,狞猫也能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长时间存活。
在非洲大陆上,狞猫有7个亚种,而亚洲仅有两种。南非和纳米比亚是狞猫数量最多的地区。生活在亚洲的某些亚种数量较少,尤其是生活在土库曼斯坦的狞猫。有证据表明,土库曼斯坦的狞猫可能不是独立的亚种,而是属于西南亚洲的狞猫。但如果它们仍然是独立的物种,那么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甚至可能已经灭绝。
狞猫的捕食特点也十分独特。它们主要在夜间捕食,但也会在傍晚时分搜寻猎物。白天的狞猫也不会休息,它们会捕捉鸟类等猎物。狞猫身手矫健,以小型猎物为主,如跳鼠、沙兔、地松鼠等。它们也能捕捉到大一些的苇羚和小羚羊。狞猫有时会像豹子一样,把猎物拖到低矮的树枝上慢慢享用。它们的捕鸟技术非常出色,能跳起好几英尺高,捕捉刚起飞的鸟,如鸽子和珍珠鸡等。
关于生殖,大部分地区的狞猫没有固定的交配期。经过69-78天的孕期,母猫会产下1-6只小猫。小猫在出生后约10天睁眼,并在10-25周断奶。16-18个月后,“小猫”们走向成熟,它们在12个月大时便开始独立生活。它们的寿命较长,可达19年。
尽管在中非和西非部分地区,狞猫因毛皮而遭到猎杀,但其数量仍较为乐观。在南部非洲,由于它们有时以家畜为食,因此被农场主猎杀。目前,非洲狞猫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而亚洲狞猫则被列入附录一,显示出其保护现状的重要性。